高三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以为零
C。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方向一定与合力方向相同
2。 一木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分别受到与水平方向成q1角、q2角的拉力F1、推力F2(如图,木块的加速度为a。若撤去F2,则木块的加速度
A.必然增大
B.必然减小
C.可能不变 D.可能增大
3.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刹车线长是12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
)
A.6m/s B.12m/s C.14m/s D.20m/s
4、下列对力和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5、下面各图中A球系在绝缘细线的下端,B球固定在绝缘平面上,它们带电的种类以及位置已在图中标出。A球能保持静止的是(AD)
6。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 、v3 、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v1 B、v2 C、v3 D、v4
7.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下滑
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桩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
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处
8。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
(A)F1。 (B)F2。 (C)F3。 (D)F4。
9.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右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6(a)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6(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B.从t1到t2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D.从t2到t3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
11、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
② 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__ __。
③ 用米尺A1相对于A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 _。
④ 改变_
,重复上述测量。
⑤ 以h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得到的图线是一条 ,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12.如题13(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了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题13(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m/s2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题13(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四、本题共6小题,共8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a。
14.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的质量是m,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平行于水平面的力F分别拉物体,得到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在利用图象求这个物体的质量m时。
甲同学分析的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到F=12N时,物体的加速度a=4m/s2,
根据牛顿定律导出:得:m=3kg
乙同学的分析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出直线的斜率为:k=tan45°=1, 而,所以m=1kg。
(1)请判断甲、乙两个同学结论的对和错,并简要说明错误的原因。
(2)利用图象求出这个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5.如图,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10kg的滑块,滑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 μ=0。3,弹簧劲度系数k=500N/m。一根细线连于滑块上,当细线与水平成300角。拉力F=100N时滑块静止,此时弹簧伸长15cm。(1)求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2)若将细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g=10m/s2)
16.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450。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 m/s2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140。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量,谋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140=0。242;cos 140=0。970)
17.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 F=200 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O.力 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 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 s。(已知 sin37o=0。6,cos37O=0。8,g=10 m/s2)
18.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08届高三单元测试题
物理试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三、实验题:本题共 2小题,共 24分
11、(1)②__ __③F=_ _。④
,⑤
12.(1)a= 、 (2)
(3)
、θ=
、μ=
四、计算题(共86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3。(12分)
14。 (14分)
15。 (14分)
16。 (14分)
17。 (14分)
18.(18分)
高三物理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D
B
BCD
AD
C
题号
7
8
9
10
答案
C
BC
B
D
三、实验题:本题共 2小题,共 18分
11.(1)②____③F=__。④斜面倾角(或填h的数值),⑤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12.(1)a= 6m/s2不明显(2)斜面高度h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高度h且使Mh不变(3)滑动摩擦力 θ= μ=0。3
13.由图得:a==0。5m/s2,
前2s有:F2-mg sina=ma,2s后有:F2=mg sina,代入数据可解得:m=1kg,a=30°。
14。 解 (1)甲、乙两同学的分析都错。
甲错在把水平力F当作合外力,而物块受摩擦力f=4N
乙错在由于a轴和F轴的标度不同,斜率k不等于tan450
(2)由图知:地面摩擦力f=4N,由F—f=ma代入数据得:m=2kg
又水平地面 f=μmg 代入数据得μ=0。2
15.(1)f=11。6N,方向向左
(2)a=4。5m/s2
16。
17。 【答案】μ=0。4 s=6。5m
【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加速的加速度为 a1,末速度为 v,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将 mg 和 F分解后,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N=Fsinθ+mgcosθ
Fcosθ-f-mgsinθ=ma1
根据摩擦定律有 f=N
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 v=a1t1
撤去 F 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
a2=g cosθ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v=a2t2
有运动学规律知 s= a1t12/2
+ a2t22/2
代入数据得μ=0。4 s=6。5m
18。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