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历史 > 高三下册 > 其他 > 正文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试卷3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2-21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 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C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俄罗斯   D、蒙古

2、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 B  )

A、云南省和辽宁省

B、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D、吉林省和海南省

3、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4、我国全部位于非季风区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5、我国拥有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C )

A、内蒙古自治区

B、云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6、我国的两大岛屿和两大半岛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B  )

A、海南岛、台湾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B、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台湾岛、海南岛

C、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南岛、台湾岛

D、台湾岛、海南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7、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互不相邻的是( B  )

A、河南、河北

B、山东、山西

C、广东、广西

D、湖南、湖北

8、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 A )

A、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B、地形类型不一

C、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D、气温高低变化不一

9、我国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高原是( B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0、下列长江的支流,位于长江上游的是…( A )

A、乌江

B、湘江

C、赣江    D、汉江

1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一般是指( D )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高原

D、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2、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D )

A、华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3、长江发源于( B  )

A、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B、青海省的各拉丹东雪峰

C、西藏自治区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D、西藏自治区的各拉丹东雪峰

14、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植被

15、我国人民币纸币上都印有少数民族文字,书写币值及发行机关的名称,请问共有(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6、分布在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B )

A、高原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山地和盆地

17、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差异很大,下列现象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D  )

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水资源短缺

C、气候干旱            D、土地肥沃

18、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D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9、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D )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20、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A  )

A、青海和四川

B、青海和西藏

C、西藏和四川

D、河南和湖北

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0分)

21、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了便于管理,全国的行政区基本上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   、 县(自治县、市)  、   乡(镇)

三级。

22、季风气候具有   雨热同期    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生长极为有利。

23、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的  资源   优势转化为 经济     优势,缩小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距。

24、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正在实施的著名工程有   南水北调    、   西气东输    和   西电东送

等。

2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浙江省属__亚热带季风___气候;山东省属_____温带季风____气候。

三、读图题(读下列地图,完成相关题目,共20分)

26、读下列《中国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每空1分,共15分)

(1)、邻国: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隔海相望的国家:

C__________,D__________。

(3)、岛屿:E__________,F__________。

(4)、海域:G__________,H__________。

(5)、海峡:I__________,J__________。

(6)、大洋:K__________,L__________。

(7)、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

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

位,与______洲的面积大体相等。

答案:

(1)、邻国:A、俄罗斯

B、印度

(2)、隔海相望的国家:C、韩国 D、日本

(3)、岛屿:E、台湾岛

F、海南岛

(4)、海域:G、渤海 H、南海

(5)、海峡:I、台湾海峡

J、马六甲海峡

(6)、大洋:K、太平洋 L、印度洋

(7)、960、三、欧

27、读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回答:(5分)

(1)、黄河“地上河”河段主要分布在哪几个省区?

(2)、“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河南、山东

(2)、答题要点: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导致黄河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相关问题:

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人口密度为392。0人/平方公里,中部地区(8个省)为241。4人/平方公里,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为52。5人/平方公里,与此相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为东部4。9亿人、中部4。2亿人、西部3。6亿人,而东、中、西部地区面积大小排序恰好倒置,依次为108。6万平方公里、158。5万平方公里和692。7万平方公里。

(1)、计算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东部、中部、西部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6分)

(2)、写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2分)

(3)、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东密西疏的状况有何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2分)

(1)、东部451。2 人/平方千米

中部265。0人/平方千米 西部52。0人/平方千米

(2)、黑河——腾冲

(3)、我国东密西疏的状况更明显了。原因:略。

五、活动探究题:(本题共10分)

29、阅读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答题要点: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濒太平洋,沿海有许多良港,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从纬度位置来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测试试卷3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