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历史 > 高一下册 > 其他 > 正文

:高一历史下学期测试卷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4-30
:高一历史下学期测试卷(十)
(必修二专题一)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2、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B.         C.         D.
3、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是
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
4、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
①导致耕者无其田    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③容易激起民众暴动   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生产的物品
A、专供平民使用         B、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
C、官家、皇帝和平民使用     D、专供皇帝私用
7、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   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  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1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工匠技术水平高         B、出现劳动力市场
C、实行计时工资          D、存在失业现象
12、《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通过有效管理措施促进城市商业繁荣
1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土地兼并
C、 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D、政府的“均田”
14、对古代中国商业影响最大的是 
A、统治者的商业政策          B、国家的统一安定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D、纸币的推广
15、在清代创制出的彩瓷种类有 
①、青瓷 ②斗彩瓷 ③五彩瓷 ④粉彩瓷 ⑤珐琅彩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16、《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的政策
18、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19、关于会馆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于明代         B、是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
C、主要出现于京城       D、其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2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海禁政策
C、对商品征收重税        D、商品经济活跃
二、材料分析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4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分)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
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4分)
(2) 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2分)目的是否达到?(2分)为什么?(2分)
(3) 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2分)依据是什么?(2分)
(4)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6分)

























高一历史测试卷(十)答案
(必修二专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B
B
B
C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A
C
A
B
A
C
D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20分)
 (1)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4分)
(2) 农工商皆本;重农仰商。(4分)
(3)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6分)
(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6分)
22、(20分)
(1)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4分)
(2)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倭患。没有达到。因为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    勾结,倭患愈演愈烈。(6分)
 (3)阻止沿海居民与东南抗清势力相联系。依据:清初东南沿海人民坚持抗清,郑成功。(4分)
 (4)明清的闭关政策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6分)




高一历史下学期测试卷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块试卷
下一篇: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