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及解析
1. 【解析】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速度最慢,时间在7月初,北半球正值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南极附近出现极夜。
【答案】C
2. 【解析】 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答案】
B
3. 【解析】
距离太阳最近的天体是水星。
【答案】
D
4. 【解析】太阳系和其他的恒星系共同组成银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普通的恒星系。
【答案】
C
5. 【解析】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五带分界线、高中低纬分界线,其次要明确射程300千米大约跨多少纬度,以此来判断导弹的偏转方向。300千米约3°左右,所以导弹的落点将在南半球低纬度温带地区,向左偏转,东经160°的西边为东半球,故选A。
【答案】A
6.7. 【解析】6、7两题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第6题是答好第7题的基础。从图中和题干获悉,P点位于75°W,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是9时0分0秒;两地相差195(13个时区)个经度,时间相差13个小时,可推算P点的地方时是前一天的20时。这是一道典型的计算题,答案C正确。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和第6题的结论,P点日落时间是20时,则昼长是16小时;从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分布状况,可推知P点位于南半球,接近南纬54°;而我国最北端漠河位于北纬53°40′左右,纬度基本相当,但所处的南北半球的位置相反。所以P点的昼长是16小时,漠河的夜长则应该是16小时左右。
【答案】6.C 7.A
8【解析】 四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越大的,楼间距越小。
【答案】
B
9【解析】 北京与莫斯科同位于北半球,且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而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因此,北京比莫斯科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小。选A。
【答案】
A
10【解析】 9月23日至次年的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只有位于北半球且在赤道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才能使正午的影子始终朝北。
【答案】
D
11【解析】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北京时间为正午,即为12点,则地方时为6点的经线为晨线,地方时为18点的为昏线。
【答案】
C
12【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及特点。
【答案】
D
【解析】要正确判断日影,必须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的运行规律。范围由于太阳直射在23°26′N~23°26′S之间运动,故只有点④的日影才有可能朝南。而元旦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而日出的早晚即意味着白昼的长短,所以,日出最早的点白昼最长。
【答案】13.B 14.D
15【解析】
人类在卫星上进行植物生长试验,是利用宇宙资源中的空间强辐射特点来改变植物的性状。
【答案】
A
16【解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答案】
A
17【解析】 公转速度最快时在近日点附近,时间在1月初。
【答案】
D
18【答案】 B
19【解析】 地球运动近日点速度最快,远日点速度最慢,地球自转在两点上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则除两极点外,均为15°/h。
【答案】
B
20【解析】正确读懂示意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A、B、C、D四图代表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选项中,只有C图代表昼长夜短。
【答案】C
21【解析】 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时,时间为1月初,公转速度达最大值。
【答案】
B
22【答案】 C
23【解析】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答案】
B
24【解析】黄赤交角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正是由于有了黄赤交角,才有了昼夜长短的变化,乃至产生了四季和五带。而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恒星日、太阳日等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答案】D
25【解析】 此题关于地方时的计算,由于120°E太阳高度最大时间为12时,那么伦敦为0时区相差8个小时,由于伦敦在120°E的西侧,所以晚8个小时,即4时。
【答案】
D
2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有关知识。作为北半球,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减少。在夏季时段,极点附近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不能说,同一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答案】
AD
27【答案】 AD
28【解析】 晨昏圈每年两次与极圈相切,因为一年内晨昏线平面最大移动角度为2×(90°—66°34′)=46°52′,在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经过两极点和线不存在相切关系,无论晨线还是昏线,太阳高度都等于零。
【答案】
AD
29【答案】 BD
30【解析】正确从图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横坐标纬度的排列可看出:本图是整个东经度所在半球,从纵坐标可以看出从0°~90°的范围全部包括,然后根据阴影部分为黑夜判断出昼夜分界线为晨线,晨线与北极圈相切,可判断为夏至日,从而得出0°经线为6月22日0时,由此可推断出M的时间。
【答案】CD
31【解析】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变化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对气候、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的影响。
【答案】
CD
【解析】从示意图中可判断出b为夏至,d为冬至,从而可得出c为秋分,a、e为春分;根据直射点的移动可推断出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即北半球下半年时昼长夜短,可判断出从a、e点开始北半球将昼长夜短。
【答案】31. AC 32. AD
33【解析】 因为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所以楼房间隔比南方大。
【答案】
BC
34【解析】
从图中可判断出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值北半球的严冬,南半球的盛夏时节,因此B、C正确。
【答案】
BC
35【答案】 BD
【解析】
此图说明了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P点位于赤道上和晨线上,所以为早晨6时。12月22日,地球接近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大,北京昼短夜长,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26′,所以,正确选项为A、B。
36【答案】
AB
37【解析】 在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
BC
38【解析】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即便地球不自转和公转,地球也有昼夜现象,而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则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不是一天,而是一年。由于昼夜交替周期长,因此温差比现在大。
【答案】CD
39【解析】此题是个无图考图题。从题干中应判断出春分日到夏至日的时段内,地球空间位置趋向于远日点位置,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而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极昼除外)。
【答案】AD
40【答案】 BD
41【解析】某一时刻,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为180°经线和零时的经线。中心点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所以,NB应为180°经线(日界线),NA就应为零时经线。
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即120°E地方时。从上面分析可知:A地方时为7月7日0:00,A的经度从图可以推知为45°W,所以,北京时间的计算可列为:45°W→120°E
所以北京时间为11:00。
7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为夏季,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