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高一地理 > 单元测验 > 正文

:2020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复习题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6-05
: 高一地理知识点精要(一)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    构成的;宇宙是在不断    和__变化之中。 16世纪    倡导的“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各种形态的物总称为   。如晴朗的夜晚可看见星光闪烁的   、在星空中移动的   和圆缺多变的   ,有时可看到轮廓模糊的    、一闪即逝的   、拖着长尾的    。
2、天体之间相互    和相互   ,形成天体系统。比地月系高一个级别的是   系,比太阳系高一个级别的是   系或    系。天文学上把    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
    星系,合起来叫做  星系。  星系就是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3、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  %,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分别是:   、   、   、   、   、    、   、    、   。小行星带位于  星和  星之间。类地行星有   、   、   、   ;巨行星有   和   ;远日行星有    、    、     。
4、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行星。因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   、   、
     和   、  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
6、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  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有生物的条件:其一,地球有稳定而安全的    环境。包括:①地球所处的  条件稳定;②地球年处的   空间安全。其二,地球  具备了生物生存的条件。包括:①地球与太阳的   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  ℃;②地球的   和   适中,其引力可使大量   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   层,再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以   和   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的  运动,加速了  从地球内部逸出,形成原始   。可见,地球处在一个比较  和的   环境中,  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   、   、  等条件。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   球,主要成分是  和   ,表面温度约为    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     。
2、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4个   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反应,变成1个  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    ,其   的质量转变成了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   运动和   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上的热量主要靠   和   运动来传递,而   和  
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所以,太阳辐射对   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下的   能。
4、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    和   三层。太阳大气的变化,通称为
      。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有光球层的    和色球层的   。      的多少
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年(黑子不  )。   爆
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    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    的影响。   爆发时,会引起    的扰动。  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   衰减或中断;③对地球   的影响。太阳抛出的带电离子流,能使地球   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7年10月,    用火箭把第  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1970年,我国第  颗
人造卫星“    ”1号发射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号发射升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都是在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2、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美国),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    阶段进入到空间      阶段。
3、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资源、   资源和   资源。
4、宇宙空间具有   以及    、    和   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条件。利用人造卫星做各种科学实验就是利用宇宙中的   资源。
5、科学家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   元素和约  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   ,它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
6、太空垃圾的来源:            、                、  
                 。太空垃圾大约以每年   的速度增加。   
7、清除太空垃圾的办法①限制排放;②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③实施回收。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地球的   和   。
2、地球的自转:①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旋转;②周期: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   o ,所需的时间为            。③速度:地球表面除      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   ,大约为  o/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   处的线速度最大,南北纬  o的减为赤道的一半。   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3、地球的公转:①轨道。地球的公转路线叫    。它是近似正圆的   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每年  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每年  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②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    方向绕太阳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沿   方向绕太阳运动。③公转周期:1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   o ,所需的时间为               。④公转速度:近日点附近,地
球公转速度最  ,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  。
4、自转与公转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   平面与   平面的关系来表示,两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星)和     的大小,可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太阳在     线之间作周年变化。太阳起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1个回归年,即             。每年太阳直射1次的地方是      上,每年太阳直射2次的地方是       ,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和    
           。
5、完成下表,并认真观察教材17页—18页的图1.22和图1.23。
日 期
北半球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3月21日

在    线上,并
将向     移动
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  半球,是北半球的   半年 
6月22日
    点附近 

在    线上,并将向     移动
9月23日

在    线上,并
将向     移动
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  半球,是北半球的  半年
12月22日 
    点附近

在    线上,并
将向     移动
【1.5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①      ;②    ;③           。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随着地球自转,即将由夜进入昼,其线叫  线,反之,即将由昼进入夜,其线叫  线。
3、地球各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      来表达。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  ,即太阳在    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  ,即太阳在    之下: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  ,即太阳刚好在     上;直射点上,太阳高度等于    。
4、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是1个   日,时间为   小时。    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5、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    。随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  小时。本初子午线又叫  o经线。就经度而言,此经线以东叫  ,此经线以西叫   。此经线又是   时区的中央经线。从理论上全球共分为_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小时。6、有些国家采用特别计时方法:   采用半区时(东5.5区),   采用东部时区的区时(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采用东9区的区时)。我国目前全国统一采取   时间,即
   区区时,实质是东经   o的地方时。
7、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  偏转;在南半球向  偏转;在赤道上无偏向。长江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道  偏,使  支水道不断淤塞。
【1.6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①      和            的变化;②     
和    。
2、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通过    和    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   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    的太阳高度,反映了    的强弱。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完成下页表格)

北半球各地
南半球各地
赤道
3.21~9.23
太阳直射
  半球
①昼长夜短;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12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北极圈内有   现象。 
①昼  夜  ;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6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南极圈内有   现象。

任何时候赤道昼夜均为
  
小时

9:23~3.21
太阳直射
  半球
①昼长夜短;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6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北极圈内有   现象。
①昼  夜  ;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12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南极圈内有  现象。
3.21、9.23太阳直射
   

这两天全球昼夜均为   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
如,6月22日,北半球节气是    ,太阳直射    线,正午太阳高度由   线向两侧递减,即这一天,距   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







5、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①6月22日,北半球   日,太阳直射    线,此时,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各纬度达一年最小值。②12月22日,北半球    日,太阳直射    线,此时,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各纬度达一年最小值。③3月21和9月23日,分别是北半球   日和   日,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自   向两极    。(即离太阳直射点愈近正午太阳高度愈大,反之愈小)
6、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    和          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      和         随纬度而
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布的规律,形成了五带。赤道上有无四季和五带变化?  。
7、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   最长、   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   最短、   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   的过渡季节。
8、北温带的许多国家把  、  、  三个月划分为春季;_、_、_三个划分为夏季;_、_、_三个月划分为秋季;_、_、_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9、五带的划分是以划分方法,它以     线和      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   、    、    、    、    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      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分布范围   
阳光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 10、黄赤交角与五带面积的关系:热带、寒带与黄赤交角同步变,温带反之。

2020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复习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