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高二地理 > 期末试题 > 正文

:2020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6-20
:下期第一次四校联考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襄城实验高中 方素娅  校对:襄城实验高中 王银亮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 卷
一、 选择题 (在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蒙古    B.朝鲜   C.越南      D.日本
3、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
  A、10海里    B、12海里    C、20海里     D、50海里
4.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A.广西 ——桂林         B.福建 ——厦门
  C.青海 ——兰州          D.贵州 ——贵阳
5. 我国侨胞原籍主要在             (   )          
A.广东、福建  B.浙江、福建    C.广东、广西   D.福建、台湾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藏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8、北京一月均温比纽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冬季风     D、地形
读图回答下列9—10题
9、图中123三条曲线表示年降水量等值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2是我国农耕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C3是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123年降水量的渐变规律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10、E处河段与F处 河段相比
A径流量大         B泥沙含量大
C落差小          D结冰期短
读图回答下列11—13题
    
11、四个省中既有商品粮又有商品棉基地的是
A1   B2    C3    D4
12、四个省中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1   B2    C3    D4
13、四个省中临海的是
A1   B2    C3    D4
14..西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  )
A.湟水谷地       B.柴达木盆地 
C.黄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15.我国大陆地区1951年5月27日曾喷发过的火山是: 
  A.台湾省大屯火山群的七星火山   B.新疆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
C.云南省西部地区的腾冲火山     D.吉林省与朝鲜交界处的白头山
16.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
  A.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B.吉林、辽宁、黑龙江、天津
C.山东、山西、河北、河南     D.安徽、湖北、湖南、江
17.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和青藏高原        B.四川和四川盆地
  C.西藏和青藏高原        D.青海和黄土高原
18、我国内河航运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A、黄河      B、珠江     C、京杭运河    D、松花江
19.“玉米黄、高梁红、大地笼罩青纱帐”, 这是下列哪一地区的风光景色   (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高原区
20、下列四项城市名称排列顺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











A.1南京  2包头    3武汉  4太原  
B.1南京  2呼和浩特  3武汉  4太原
C.1武汉  2呼和浩特  3重庆  4石家庄   
D.1武汉  2包头    3重庆  4太原
21.下列旅游胜地与所属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黄山─江西         B.日月潭─浙江
C.龙门石窟─河南       D.“天涯海角”─福建
22.下列矿产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
A.大余的钨矿─江苏      B.水口山的铅锌矿─湖南
  C.个旧的锡矿─贵州      D.锡矿山的锑矿─湖北
23.现在我国出口商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  )
A.工业制成品  B.矿产品   C.农产品    D.畜产品
24、关于下图我国甲、乙两区域的正确说法是              (  )






A主要粮食作物:甲处是冬小麦,乙出是水稻
B主要经济作物:甲处是花生,乙处是棉花
C温度带:甲处是中温带,乙处是亚热带
D干湿地区:甲处是干旱地区,乙处是湿润地区
25、台湾、香港、澳门三地都发达的行业是              (  )
A.金融业    B.农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   D.精密仪器制造业







第一次四校联考
高二地理答题卷
第 II 卷

题号




总分
26
27
28
29
得分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      综合题 : ( 共 50 分)
26、读下图“沿北纬32º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阶梯等级是:
A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B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C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①         高原 ,②        山脉,  ③          盆地
④         平原, ⑤         海。
(3)②山脉的走向为      ,属第    级阶梯。
(3)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何重要地理意义?(从降水、河流两方面阐述)







27、读长江水系图回答:(12分)










(1)    建成的重要的水电站、水利枢纽:②       ,③       ;
支流:5     ⑥      ;
湖泊:⑧      ,⑨       ;
(2)长江上游是   市以上的河段,长江下游是   以下至入海口的河段。
(3)图中城市A是  (     )
1宜宾  ②重庆  ③宜昌   ④枝城
座号



(4)长江干流中正在建设中的规模巨大水利枢纽工程是         。在图上适当位置用“▍”表示。该工程最大功能是         。

28、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A、      B、        C、        
(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            、           比重小,
          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                ,因此,
国家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9、根据“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第二届“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信息产业会议与2004年3月29日至31日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九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有利于该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有利于该区域经济的互利、互补和共赢。









(1)   写出下列属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省区和经济特区的名称:
C       (省区);  D         (经济特区)
(2) 以A和B省为例,区域合作中B可向A输入能源,该能源主要是      ;那么该地区该能源丰富的原因是                          ,
                                                         (3)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推移到该地区的时间约为              月,
受其影响,       流域首先进入雨季.
                                     
(4)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地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 设备与技术
(5)简析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2020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下一篇: 2020高二年级上册期末地理检测题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