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地理试卷(文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困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有
A
水土流失、风沙侵害和旱涝灾害 B 梅雨、台风、寒潮和春季风沙的严重侵袭等问题
C
冻土、沼泽地和海河夏季洪水的袭击 D 土壤盐碱化、酸性低产土壤和风沙对农田的吞食
2、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3、有关我国南、北方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南方有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大铁矿,但铁矿不如北方丰富
B
我国南方煤、石油虽不如北方多,但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即可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
C
南方有色金属丰富,因此黄金储量远大于北方
D
北方森林资源丰富,尤其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的天然林宝库,因此应加紧砍伐,
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山脉M为
A
雪峰山 B 武夷山 C 巫山 D 贺兰山
5、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 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 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B 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C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D 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和文化景观图,回答7——8题
7、关于乙山区各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经气候寒冷的高山峡谷,结冰期长 B 该河段流量丰富,航运价值大
C 该地区森林较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D 目前,我国正在重点开发利用这里丰富的水能
8、甲省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有
A 自然资源匮乏
B 人口稀少,劳动力数量不足
C 没有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D 海陆交通的通达条件较差
读“万里长城示意图”,完成9——10
9、长城一线是我国一些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D 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10、有关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和C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相同的
B B地和D地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C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B地均大于A地和C地
D D地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和公路
11、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 河套平原 B
宁夏平原 C
河西走廊 D
成都平原
12、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了灌溉农业
B 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 内蒙古高原有著名的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D 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13、西部大开发中政府明确要做好的工作是
① 建设好基础设施 ②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③ 保护好生态环境 ④ 增加投资,首先要开发西部丰富的矿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关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沿经线的差异
B 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不会出现荒漠化的现象
C 扩大绿洲的规模,是西北干旱地区防止荒漠化扩大的有效途径
D 我国的地带性荒漠,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温带荒漠
读沿890E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15——18题
15、制约②地和③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灌溉水源 D
地形
16、有关①②③④⑤五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地到⑤地跨两大板块
B ①地到⑤地地跨我国三级阶梯
C ②地是我国陆地上地势最低的地方 D ①地到⑤地可能有五种基本地形
17、有关该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指的是④地
B 地跨三种干湿地区
C 有中温带、暖温带、高寒气候区、亚热带
D 既有季风区又有非季风区
18、①地到④地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的合理措施是
A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荒漠化 B 大力开垦荒地,种植棉花
C 增加牲畜头数,提高牧民收入 D 勘探开采石油,发展乡镇企业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9——20
19、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较多
D 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0、丙地和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 灌溉条件较差
B 日照时间太长
C 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 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21~22小题。
2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A. 1%
B. 20%
C. 19%
D. 21%
22.该地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温室效应
江南是什么?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完成23~25题
23、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24、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
A.庐山与恒山 B.泰山与黄山 C.衡山和井冈山 D.峨眉山与武夷山
25、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 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1)A是 煤矿,该地的煤运到上海的最佳路线是:
B是
煤矿,为加速该地区的煤炭外运正在建设的铁路是
(2)C是
水电站,D是
水利枢纽。D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
。(1分)
(3)E、F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其形成原因是
(5)N省的简称是
,经过该省的铁路干线有
(2分)
27、读图回答(每空0.5分,共7分)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目前德国鲁尔区相比,在资
源上明显的优势是
;在部
门结构上明显的不足是
。
(2)①②⑤⑦⑧五个城市的区位受自然资源影响较明显
的城市有
;⑤港口冬季不冻而⑥港口结冰,
其原因主要是⑥港口
。
(3)⑨市所在的地区种植水稻普遍,主要自然原因是
;⑧市所在的地区广
泛分布着肥沃的
土,在形成过程中
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4)影响东北传统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从地理角度分析当前该传统工业区面临困境的原
因是
(至少三种,1.5分)。
(5)请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说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至少三条,1.5分)
28、读图,回答(每空0.5分,共6分)
高二地理答案(文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A
C
C
C
C
D
C
C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