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初三地理 > 单元测验 > 正文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检测题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1-24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聚落的发展过程;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城市出现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不同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交通与城市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了解和区别各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城市化的含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记住: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乡村和城市的出现分别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理解: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城市的区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 能力目标
(1)    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利用有关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    阅读统计图表和地图,处理地理数据的能力;
(3)    利用“亚洲五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4)    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本地区存在的城市化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调查你所居住地区发展、规划情况,找出合理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加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二、学习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突出知识的联系性:一是知识的纵向联系,教材从时间的发展变化,介绍了从古到今人类居住地的演化过程及区位因素;二是知识的横向联系,介绍了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居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区位因素;最后重点介绍了城市化的产生、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产生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如何去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条主线。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你应该用一种动态的观点去学习,结合书上的图表等图象知识和地理数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自己从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利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检测
A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即房屋的集合体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C聚落主要指乡村而不包括城市
 D各种住宅、商店、仓库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广场、公园、运动场等均不是聚落的范
 畴。
2.有关乡村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B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乡村聚落就已稳定下来
C乡村聚落阶段先于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
D已发现的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上游地段
3.人们由穴居到半固定的原始棚居到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乡村聚落,主要是由于
A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环境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为了躲避自然灾害     D家族的不断壮大
4.  对聚落的外部形态有深刻影响的是
A居住在其中的人群种族  B当地的风土民情
C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D当地地理环境
5.  在外部形态上呈带状的村落一般分布在
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B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
C高原地区         D盆地地区
6.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不适宜发展城市
  B我国城市大部分位于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C山区城市一般都河谷谷地或比较开阔的高地分布
  D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
7.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气候干旱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D高纬度寒冷地区
8.从气温条件分析,世界城市集中分布的纬度是
  A中低纬度  B中高纬度  C高纬度  D低纬度
9.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检测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