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 >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萧红墓畔口占》部编人教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15
: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

1、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

2、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3、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所译魏尔伦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萧红墓畔口占》部编人教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