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孔子论政,以仁为主,而某思想家承其教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该思想家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荀子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3。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
4.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认为“冷了想穿衣,饿了想吃饭”、“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在天性的作用下,人会违法乱纪。他反对单纯的只讲关爱、教化,主张对未能教化成功的人严加惩戒。该思想家可能是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5.战国后期,“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成为各家学说努力的共同方向,学术思想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交融、趋同的态势。这一趋势
A.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 B.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
C.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