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9分)
正视学术腐败的严重危害
王晓毅
近年来,对各种学术腐败的揭露越来越多。曾有一名作者在论文中大肆抄袭他人成果,并蒙混过关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又把抄袭的内容公开出版,原作者发现后向法院起诉。后来,抄袭事实成立,他被取消了博士学位。前不久,一名学者将自己被网上收录的论文全部撤回,据说其中涉及学术不端。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如此多发,该引起高度重视了。
学界本来是生产知识的,知识生产远比物质生产更困难,需要生产者具有长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积累,在研究中持续投入大量精力,甚至可能要在走过许多弯路之后,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优秀成果。剽窃者往往轻松将他人的成果窃为已有,并因此获得各种利益,这就造成了学术界的严重不公。学术腐败像病毒一样,不仅败坏学术环境,而且会自我繁殖,不断增生,导致腐败日益严重。靠学术不端上位的“学者”,会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扩充学术资源,大量承接研究课题。招收更多学生。学术不端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年轻学生和学者看到有人通过学术腐败获得了巨大利益,很可能采取类似行为,形成学术腐败代际传承的恶性循环。
学术腐败背后有着现实的利益推动,包括名誉、学术地位和科研资金等。学术腐败之所以频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学者”通过学术不瑞和学术腐败成功上位,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掌控甚至垄断了学术资源。那些真正从事研究拒不涉足学术腐败的学者,离学术地位和学术资源就越来越远了。学者要靠研究成果说话,发表论文既是门槛,也是晋升的阶梯,但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要做出达到发表论文水准的研究成果是很难的。而且,发表论文一般都有时间规定。为了拿到学位、获得头衔或申请课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对很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而言并不容易。为了“速成”和走“捷径”,论文抄袭、数据造假乃至贿赂学术期刊的编辑等学术腐败行为由此产生。
现在,中国科研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中国学者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为了刊发更多的论文,一些学术刊物不断扩容,从季刊、双月刊变成月刊、半月刊、旬刊,而且每期刊物越来越厚。大量低质量论文的发表不仅无助于学术研究,反而只会因为学术腐败而严重阻碍学术研究。中国需要来一场深入持续的学术反腐,清洁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真正的学术繁荣。
(选自2018年12月2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