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 > 正文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6-24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其实还有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唐玄宗像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史料解读。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