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1.材料展示:
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
提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教师过渡: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4.材料展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5.问题思考:
(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提示:蔡侯纸。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