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历史 > 高二下册 > 期中试题 > 正文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2-17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1.《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 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D.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答案】C
【解析】
“播种施肥”等字眼强调了中国古代农业是注重精耕细作的农业,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均是表面现象,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农业是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不能说是低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只要考查“本质”选择项往往会涉及现象,例如本题的A、B两个选项就属于现象,直接排除,然后要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高,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2.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江浙地区从粮食重地变成了布纱重地,这属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均是在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从粮食到布纱,这属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