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调研抽测
历史试卷
时间:50分钟分数: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分)
1.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 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 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 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薛邑为孟尝君封地,在相位时被贬薛邑,齐国国君重新起用孟尝君,孟尝君要求将齐国宗庙立于于薛邑使孟尝君心安说明宗庙具有至高的权威,宗庙在薛邑如同社稷在国都一样不可冒犯,有利于保护孟尝君的地位与安全,故D项符合题意。A项,分封制度在战国时瓦解,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因果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宗庙的权威性,而非阐述宗法观念,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王和卿大夫的权力制约关系,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