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
A. 兼爱、非攻、尚贤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施行仁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项正确;兼爱、非攻、尚贤是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施行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故排除ABD三项。
2.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无为而治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划疆分治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秦始皇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秦朝基本国策,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上农就是重视农业的发展,商业被视为末业,除末就是抑制商业的发展,因此选择C。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实行郡县制
②唐代实行科举选官
③宋代收节度使兵权
④明朝废宰相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代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唐代实行科举选官,中央政府掌握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收节度使兵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