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古的声音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在中国所有的朝代之前,已经存在着这种声音。它是哪一年形成的,是由何人最先演唱,无人知晓。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从没有一鸣惊人的打算,从不期望被台下观众狂热地呼喊。它如同一棵庄稼碰到一棵庄稼所发出的声音;它是黎明时分一点打湿树叶的雨点。
《诗经》几乎,它展现着劳动的场面,它叙述着爱情,叙述着苦难,叙述着为富不仁者的卑鄙,被压迫者的反抗。它的旋律和语言朴素且直率,让人感到真挚和亲切。一个人独处时,《诗经》里的一首恍若隔世的老歌就能唤起你无边的遐想——河姆渡人的骨哨和曾侯乙的编钟相继出现,一群女子从《诗经》中走出,她们长裙如风,摇曳生姿。陌上桑青青,楚国女子清脆的歌声,从田野那端飘过,甚至能听到她们降临身边,听到她们轻蹑足音,从窗前而过……,
今夜,我只想怀着一颗崇敬的心,燃一盏灯,净一净手,好好地翻阅《诗经》,看看是什么让千年前的文字依旧灵动?是什么让千年前的情感依旧鲜活?我想,那是当年的人们纯洁的心吧!心智如好水,文字如美酒,唯有纯净的水,方可酿出香醇的美酒。《诗经》正如《笑傲江湖》里丹青生最得意的吐鲁番四蒸四酿葡萄酒,陈中有新,新中有陈,历久弥新,别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生活在现代,《诗经》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乌托邦。那个时候的人,不管快乐还是忧伤,都是那么纯粹。比如这首《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基 础 导 学
1.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但写得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即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的形象揭示了统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