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教学课件 > 语文课件 > 七年级 > 正文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30
:夜上受降城闻笛
走近作者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文
译读
回乐烽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
646
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细读感悟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一夜征人尽望乡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
山峰、沙地、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
视觉、听觉与感觉
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ppt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