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走近作者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著名的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岑参工诗,长于
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高岑”。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具体为何,让我一起进入诗歌的解读环节来揭晓答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
/
登高去,无人
/
送酒来。
遥怜
/
故园菊,应傍
/
战场开。
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没有人送酒来为我助兴。我思念爱怜遥远的长安故园中的菊花,(它们)应当靠近战场旁边开放着。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
强
”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
凄清
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
无可奈何
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
强欲登高去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所以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无人送酒来
文档为ppt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