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2.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
A.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B.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C. “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D.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3.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4.下图是《西汉时期诸侯控制户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这一时期中央集权趋势的是
A. ①至② B. ①至③ C. ②至③ D. ②至④
5. 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6. 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