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杆和绳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杆或绳的方向 C.有弹力作用的地方一定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D.不同性质的作用力可以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1.汽车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1 C.4∶3 D.3∶4
1、一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B.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越大,速度越大 C.速度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 D.速度大小等于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
1.关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改变,而速度不变是有可能的, (B)速度改变,加速度不变是有可能的, (C)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是有可能的, (D)加速度方向改变,速度方向也一定改变。
1.(4分)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 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 25 m
1、十六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1、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P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体m连在弹簧上,并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加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 D、物体在B点所受合外力为零。
一、相遇是指两物体分别从相距S的两地相向运动到同一位置,它的特点是:两物体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S,分析时要注意: (1)两物体是否同时开始运动,两物体运动至相遇时运动时间可建立某种关系; (2)两物体各做什么形式的运动; (3)由两者的时间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形式建立S=S1+S2方程;
14。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水平金属板M、N在左侧有一对竖直金属板P、Q,板P上的小孔S正对极板Q上的小孔O,M、N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小孔S处有一带负电粒子,其重力和初速度均不计,当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AB的中点时,带负电粒子恰能在M、N间做直线运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A点后 A。粒子在M、N间运动过程中,动能一定不变 B。粒子在M、N间运动过程中,动能一定增大 C。粒子在M、N间运动过程中,动能一定减小 D。粒子可能从M板的右边缘飞出
14。 一列波沿直线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质点A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相距0。5 m,此时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再经过0。02s质点A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 A.这列波波长是2 m B.这列波频率是50 Hz C.这列波波速是20 m/s D.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的正方向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