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高一地理 > 期末试题

期末试题

  • 2020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答题框内)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及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腾空而起,于当日9时9分50秒进入预定轨道,并于16日清晨6时23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回答1—3题。 1.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是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下期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口地区在下列日期中,白昼最长的是 A.l月1 日  B.5月1 日   C.7月1 日   D.10月1 日 2.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偏向力很小,所以对气流水流的作用不明显 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的北岸较长江南岸侵蚀严重 C.在赤道两侧,向两极运动的气流向西偏 D.在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任何偏移

  • 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1. 下列铁路沿线种植的农作物配置合理的是: ① 陇海线—冬小麦 ② 浙赣线—茶叶 ③ 枝柳线—水稻 ④ 湘黔线—油菜 ⑤ 京包线—棉花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⑤① D. ③④⑤②

  •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中学试卷网专用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分) 1、不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总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 高一地理(下)期末测试卷(新人教版)

    1. 下列铁路沿线种植的农作物配置合理的是: ① 陇海线—冬小麦 ② 浙赣线—茶叶 ③ 枝柳线—水稻 ④ 湘黔线—油菜 ⑤ 京包线—棉花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⑤① D. ③④⑤②

  • 高一地理(下)期末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1~3题。 1、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你的选项填在答题表内,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城市中,6月22日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武汉    D.沈阳  2.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地球形状的影响   B.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C.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D.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 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末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在哈尔滨、北京、重庆、广州四地,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A、哈尔滨的自转速度最大   B、广州的自转速度最小  C、四城的自转速度一样    D、以上都不正确 2、秋分这一天,北京时间4点时,正是黎明的城市是 A、悉尼(1500E) B、伦敦(00) C、新加坡(1050E) D纽约(750W)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