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追溯背景
本文是1991年10月作者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文章主旨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事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结构图示
重难解读
请阐述本文的行文思路。,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简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授 予 瞭 望 缅 怀 探 察
彷 徨 激 变 格 物 致 知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