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蓝瓦,品茶读书;布衫、草帽、小铲,采药看病。”这就是2000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如是和丈夫目前在终南山里的状态。
如是曾在渭南一家医院上班三年,后来停职进修。虽然学医,但她喜欢看书写文,心里有个文学梦。去年开始与丈夫一起山居终南,采药、熬药,治病救人。
如是说,与相爱的人在喜欢的地方一起生活,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如是与丈夫周杰本来住在西安市曲江,在西安有生意,有了住山的想法后,开始寻找地方,去年在终南山一处的半山腰上租到了理想的院子——这是一座二层楼房的小院子,经过简单的改造、修饰和加工,就是他们的“新家”。
小院被竹林环绕,分外别致,院落里老式的木板门边贴着一副对联“归园山居烹药引,竹影花香静练丹”,门头上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如是医庵”。
走进小院,砖块铺就的小道仅容一人通过,两边栽种着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和各种花草。如是说,这是他们的百草园。
“住终南山,因为我们是西安人,与终南山距离近,有特别的亲近感。”如是说,“我们住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父亲得了尿毒症,在医院看病很多年,当时几家人都陷入痛苦、忙乱和绝望之中,在疾病面前,所有的都要妥协,都要让步,能来山里跟这个也有很大关系。疾病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包容,也看清了很多东西。”
“今年夏天这里住了五位老人,我们双方的父母,还有周杰的外婆,另外还有几个亲戚的孩子,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自由、快乐地玩耍着。山里凉快,空气又好,与老人、孩子一起在山里享受着天伦之乐。”如是自豪地说。让她更高兴的是自从住山之后,父亲的病痛也缓解了不少,心情和生活态度也都变了。
9月13日,是他们熬药的时间。记者赶来时,正巧刚刚看完病的刘女士准备返回。
刘女士脖子后面有一个大包,困扰了她好多年了。如是用砭石在热水中浸泡之后,置于脖子上,然后抹药,按摩,治疗一次大约30分钟。经过四次治疗,刘女士的大包明显地变软了。
做医生,其实不用药应该是最好的,疗身先疗心。
上医医心,下医医病。
如是说目前她只是一个下医,给老百姓解决一些病痛,但如果我们山居终南这种安静的生活能让更多人有所感悟,那是比做医者用药好很多倍。
自从住山之后,如是发现村民患有风湿疼痛病的人很多,不忍心看到村民生活在病痛之中才萌生看病的念头。
如是每日或给来的病人看病,或者到后山采药,闲暇之余,看书、品茶,偶尔也看电视剧。
“合阳有一位叫刘衡的老军医,口碑很好,在我上大学之前,妈妈带着我去拜访,没想到老人特喜欢我,无条件把秘方全部传授给我了。”如是说,“五年前,在终南山里碰到一位游历的出家人,给我传授了养生疗病心法。这几年很多事情得到了印证,才反省到那是一个高人。治病药方来自老军医刘衡和出家的师傅,所以给军人、出家人和当地村民看病是分文不收。但村民过意不去,送来自采的草药或者家里的特产。”
周杰说,因为在城里有生意足以支撑山里的开支,再说山里的生存成本很低,开支很小,很多东西可以自给自足,其实不行医,也照样能生活。
住山是逃离城市里的拥挤、污染、雾霾和垃圾食品,是想让生活的节奏慢一点,而不是颓废,更不是外人想象的逃避现实。
说起能在终南山住多久?如是说:“不好说。房子、院子已经收拾得有模有样,也许会很久。年轻时活经历,老了活回忆。”
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终南山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公园由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又互相联系的园区。公园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