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总结 > 正文

:病理实习报告总结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09-24
:

  病理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方法,提高我们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得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并加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6月

  地点:攸县林科所

  三、实习方法

  1、外业调查

  本次外业调查方法包括踏查法和标准地法。

  A.踏查

  沿着攸县林科所道路周边调查,记录观察到的病害名称、分布情况、严重程度等,结果见实习结果与分析中表一。

  B.标准地

  用打标准地的方法调查杉木纯林的病情指数。

  在杉木纯林中选5个点,每个点调查20株杉木。调查时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即每隔一行进行调查。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准对调查的每株树进行分级,记录每一级的株数,最后根据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该标准地的病情指数。结果见实习结果与分析中表二。

  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 = 各级的株数该级的代表数100 总株数最高级的代表数

  2、内业

  内业包括标本的识别与制作,鉴定所采集的标本,对几中严重的病害进行描述,并制作常见的病害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由于条件有限,所以该步骤省略。

  四、实习结果与分析

  1、结果

  表二

  病情指数=

  31045110212324100

  1004

  =27.25

  2、重要病害的描述

  1. 杉木炭疽病

  症状:发病时,叶尖变褐枯死或叶上出现不规则黑褐斑。病害扩展,使针叶完全枯死,并延及幼茎。通常枝梢顶芽以下10厘米左右的茎叶发病,此现象称为颈枯或卡“脖子”。秋季,杉木由于生理原因引起新梢黄化,易感染炭疽病。在枯死不久的针叶上下叶面上,可见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以叶背面气孔带上为多。湿度大时,在小黑点上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堆。

  防治方法:首先应选择适宜的立地造林。在丘陵红壤地区造林时,应采取深翻整地,深挖抚育,开沟培土,间种绿肥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避免病害流行。

  2. 杉木赤枯病

  症状:病害初期,在杉苗嫩叶基部,出现淡黄色斑点,逐渐变为赤褐色枯死;上生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杉木幼林针叶上,初期出现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枯斑,以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凸起的小点,称为子实体。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病部子实体溢出分生孢子角,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应选择适宜于杉木生长的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圃地和造林地,有利于杉木生长,提高抗病力;在赤枯病发病期,喷1:1:100的波多液或2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500——800倍液。

  3. 杉木杉梢螟

  症状:以幼虫蛀入杉木嫩梢顶芽,被害梢枯黄、火红色,可造成多头、无头或偏冠等现象,并可使干形扭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材质。3龄的幼虫食量增大,排粪量多,堆集在稍尖上,1梢一般有虫1条,偶见有2-3条者。3-4龄幼虫有转移习性,所以偶见受害部位没有虫。此虫多发生于海拔300米以下平原丘陵、4-5年生幼树、3-5m高的杉木林。

  防治方法: 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引放天敌,可在卵期,每hm2释放15万头寄生蜂,分4次放,效果较好;也可在幼虫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200-400倍液,或喷5%来福灵3000倍液,或喷20%甲氰菊酯2000-4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倍液,或在成虫羽化期可用“621”烟剂或敌敌畏插管烟剂“741”熏杀,每hm2用药量1125-5000g。

  4 .山茶炭疽病

  症状:病斑大多发生在叶片上,嫩枝、新梢和果实上也可发生。症状因病原不同而稍有变化:第一种病菌在叶片上的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发生时为水渍状的暗绿色圆形斑点,后来扩大为不规则的大斑,颜色为黄褐色至褐色,最后病斑中部呈灰白色,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不呈轮纹状排列、盘内无刚毛。第二种病菌造成的病斑有轮纹状皱纹,小黑点上生刚毛,病叶质脆,容易脱落。果实上病斑紫褐色到黑色,圆形;嫩枝上产生紫褐色,略下陷的条状病斑,严重时枝条枯死;在潮湿环境下病果上可以见到红色粘液。

  防治方法:秋冬季应进行病株及残体的清理,盆栽茶花应注意病、健株分开管理。 浇水时应避免喷灌,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药剂防治可以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8天喷一次;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每8——15天喷一次。

  5 .十大功劳白粉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子,明显的特征是整个叶面出现白色粉状物。生长季节感病部位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連接成片。

  防治方法:改善种植条件,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避免施过多的氮肥,适当的多施磷肥。结合修剪去除病枝、病芽和病葉,减少侵染源。发病初喷洒15%的三-唑酮(粉诱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一次連续喷三次均有良好地防治效果。也可喷施1千克/升的石硫合剂,防治效果也很好。

  6.烟煤病

  症状:在受害叶片和枝条上,起初形成黑色圆形煤斑,以后煤斑逐渐增多,在叶面上就会形成很厚的黑色煤层,因光合作用受阻,植株就会逐渐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0.6:3:100波尔多液,15%粉锈宁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需要加强管理,适当的剪修病虫枝,挖除死病株集中进行烧毁。

  五、实习心得体会

  本次实习调查了攸县林科所附近一些树木的病虫害,虽然了解到的病虫害是有限的,但我们认识到了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性,也因此加深和巩固了平时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使我们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运用标准地方法调查时,由于每小组的同学相互配合,原本费时的调查却很快完毕了,这让我认识到了团结、齐心协力对团体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到了病虫害常用的调查方法和病情指数的计算。

  由于攸县林科所条件有限,无法使用仪器仔细观察标本,拿回学校标本会不再新鲜,所以在此次实习中,本要求采集标本,而因上述原因不得不取消,这是此次实习的缺憾。即使这样,即使认识到的植物病虫害有限,但还是在本次实习中学习到了很多。

  附录:

  油茶软腐病

  马褂木角斑病

  桂花叶斑病

  马褂木褐斑病

  枫香褐斑病

  桂花叶枯病

  梨树黑星病 马尾松落针病

  毛竹竹干基腐病 山茶赤枯病

  杉木杉梢螟 杉木炭疽病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古建测绘实习报告总结
下一篇: 口译实习报告总结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