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崇义中学 王先林 李霞 审题人:上犹中学 温卫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它们在传唱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供了主题性素材和审美指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格精神;形成了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这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带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时人为杨阿诺号》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主题题材的确立和创作发展期。曹植《白马篇》首开风气,开启了文人咏侠诗创作。其塑造的边塞游侠儿形象,立体展现了游侠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是诗歌中游侠第一次以正义英雄形象进入文学殿堂。咏侠诗作为新的抒情言志类诗歌样式,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咏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文人咏侠诗《白马篇》《结客少年场行》《刘生》等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形成了诗歌传统。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高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通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闪耀着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唐人善用雄奇壮阔的意象构织宏大壮美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大漠边塞、荒原郊野和胡姬酒肆等场景的设置,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了不同的游侠形象和任侠精神,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发展了借侠(剑)贯输豪情、自伤身世的“士不遇”抒情模式,赋予咏侠诗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余味曲包的蕴藉美。
咏侠诗创作进入宋、元、明、清,呈现创作衰变期的特征。宋元时代,咏侠诗创作较少,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