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头中华白海豚搁浅在深圳内伶仃岛南湾海滩上,搁浅的中华白海豚身长约一米,重约200斤。被发现时,中华白海豚身上已有多处被割伤的痕迹,最终支持不住死亡。经过几个小时的暴晒,白海豚身上多处的表皮已脱落。
对于白海豚身上的多处伤痕,知情者称,白海豚应该是在早上潮涨的时候进入了浅海区域,但由于退潮后,附近海域成片蚝排挡住了它的去路,白海豚被困在浅海难以再出去,加之被蚝排割伤,因此被海浪冲上了海滩。深圳渔政支队的相关工作人员到达现场,随后在距离沙滩不远的石堆处用铁铲挖出大坑,将白海豚进行埋葬。
中华白海豚简介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中华白海豚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 m的海域,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中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 km之远;厦门附近的曾进入福建省九龙江约60 km;闽江口的曾进入闽江45 km;东海北部的曾进入江苏省长江段约220 km。香港的中华白海豚单独或成群,多数为单独或成对的,最大的群约20头。10头以上的群通常随对拖网渔船活动。珠江口伶仃洋的群可达44头。在夏末常作跃水、探头等动作,乘浪不常见到。喜随拖网渔船活动,常在拖网浮子前的100——200 m处看到它们。跟随渔船的活动可超过2小时(Jefferson,2000)。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