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历史 > 高二上册 > 期中试题 > 正文

:江苏七校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必修带答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二历史(必修)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孙永继  审核人:吴淋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2.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4.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君子气节、道德自觉
5.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

江苏七校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必修带答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