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1日,过完18岁生日的三个月后,北京姑娘王菲来到香港入境处,递过自己的证件,在对方的询问下,用流利的京片回答了几个例行提问后,顺利地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她在香港找不到归属感,问路、买东西,听到的总是叽里咕噜一串粤语,一句也听不明白;照顾她的是父亲的朋友,身边没有一个同龄人。她很孤独,格外思念大大的北京城。那一年,她每天都在数着日子,算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
后来,王菲顺利地拿到了香港身份证,但10年后,当她和香港作家林燕妮一同坐在香港香格里拉的大堂里喝咖啡时,对方问她:“阿菲,你觉得自己是香港姑娘还是北京姑娘?”
“北京姑娘!”她毫不犹豫地答道。
1989年,王菲正式踏入香港歌坛,唱片公司嫌她的北京名字太土,便依照流行的风潮为她改了一个艺名——王靖雯。但别人喊她,她总是反应不过来,倒是改回自己的本名王菲之后,她才真正开始了自己歌唱事业的高峰。此后的十几年里,她一直被外界塑造成一个众人仰视的女神。
若是没有这个注册于2010年4月4日、名叫“veggie”的微博,王菲还是那个王菲,冷酷、严肃、直来直去。
王菲在微博上机智逗趣,歌迷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她的回复是“没事,在这儿多肉都不嫌麻,您敞开儿的”。这和那个在1994年演唱会上,面对歌迷的过度狂热有点不知所措,斥责其“发疯”的王菲判若两人。
尽管不能当面回复这样的热情,但她已经学会用一个虚拟的自己和这个世界交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