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hōng ér sàn
【成语故事】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圆,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
【典故】御笔硃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
【释义】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作鸟兽散、一轰而散
【反义词】一哄而起、源源而来、接踵而至
【成语例句】
◎ 这些居士们把我们带来的豆子花生狼吞虎咽之后,结果还演了一出革命武剧,方才一哄而散。
◎ 后来,他们同来的一帮坏蛋,说,到时间了,该出动去抓抗日分子了,才一哄而散。
◎ 我脱下我的连衣裙,走到阳台上,仰头数星星,今夜能见度低,天空低声下气,星星非常短小,数到十个他们就一哄而散。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