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庙)于趵突泉池北岸,北宋熙宁年间,著名文学家曾凡曾在这里建二堂,南为泺源堂,北为历山堂,后又称吕公祠、吕祖庙。现存庙为清代建筑,由三座大殿组成,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北殿是平房,原为“斗母宫”现称“三圣殿”;中殿是“娥英祠”,南殿称“泺源堂”,后为吕仙阁,祀吕沿宾,现恢复原名。堂前抱厦柱上书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楹联,为元代赵孟兆页的咏泉佳句。后院墙壁上嵌有明清以来文人的题记石刻若干,中大殿前尚存清康熙所书“激湍”的石碑。1979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钟霖书写,“观澜”石刻二字是明代张钦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与北岸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高7.5米,占地面积30.8平方米,是一座四面敞亭。北宋熙宁年间称槛泉亭,明天顺五年1461年改称观澜亭,1971年重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沧园和白雪楼景区〕。沧园,原名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这里原是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的读书处,“勺沧”的名字,表达了人们向李攀龙学习的心愿。明万历年间,按察使叶梦熊曾在沧园西侧建“白雪楼”,纪念李攀龙。白雪楼和沧园几经修葺,现在的沧园是三厅一围廊,两个跨院,流溪随园,楼阁玲珑,雕梁画栋,彩漆纷呈,院中培植的名种名花异木,盆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庭院风格。这株“泰山松”,苍劲、雄伟,气势奔放,树龄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齐鲁风格的树桩盆景。园内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点缀以罗汉松,红叶,黑松等树桩植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我们已经穿过了枫溪区,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园东门口,今天讲解就到这里。讲解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并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