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读后感 > 读后感1500字 > 正文

:读后感1500字《钱神论》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06-15
:

  近读书偶遇晋人所遗《钱神论》两篇,读后颇多感慨,现述之与大家共赏。

  有关金钱的社会作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在他1607年写成的悲剧《雅典的泰门》里作过生动的描述。剧中的泰门看着黄澄澄、金灿灿的金子发出这样一段有名的独白:“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那位为了寻找黄金,冒险渡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就曾断言:只要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这些对金钱的精辟认识,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货币经济不甚发达的中国就已有人作了十分系统的阐述。魏晋时期先后出现的两篇《钱神论》,乃为当时咒金思潮的代表作。

  晋初陈公绥的《钱神论》中描述说:路中行人,赶着车马不停奔忙,皆为求取钱财。上至王公、下到百姓,以及有权势的官吏们,“爱我家兄”(贪爱钱币)皆已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以后,上行下效,社会奢侈之风日盛,与钱财有关的丑恶现象随处可见。人们见钱眼开,金钱已俨然成为至上之神,主宰控制着世人的灵魂和行为。鲁褒继续并发挥了陈公绥的《钱神论》精神又新作《钱神论》。新论对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神奇作用,以及金钱与权势相结合所产生的世风日下状况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述和辛辣讽刺,这里择要而述。

  鲁褒认为:“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铸造了钱币。这钱外圆象征上天,内方象征大地,这真是伟大啊!做买卖时它给人以方便,它流通万世不至消失,象征自然运行不息的规律。所以它能长久存在,成为世上‘神宝’。人们和它亲如兄弟,名字叫‘孔方’。人们‘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有了它,阴沉的面孔立即喜笑颜开;钱多者处前而高贵,钱少者居后而卑贱。京城里的世族、绅士们听讲学时厌倦而睡,然一旦‘见我家兄(钱币)’眼睛莫不为之一亮,精神莫不为之一振。因为只要有了钱,就没有不能成就的事。有了它,无地位而变为尊贵,无权势而受吹捧,且能打开进入贵族的大门,平步青云。没了它,高贵的会变为下贱,活的能变为死的。所以官司诉讼‘非钱不胜’。”

  今天人们常提的“孔方兄”以及“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俗语,其语义来源至迟可上溯到1700年前鲁褒的《钱神论》。

  货币有了如此种种神奇力量,难怪人们会对它神魂颠倒,如痴似狂。其实从经济学角度看,货币无非是社会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或等价物,可为什么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种社会商品往往并不那么着迷,而对钱却是情有独钟,极为敏感呢?其中的奥妙在于,货币既是一切社会商品的等价物,社会财富的标志物,同时,它又具有任何社会商品所不具有的诸多独特功能和作用。因而拥有了货币便拥有了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又是自然物质和人类劳动(包括精神创造力)的结晶体。谁拥有更多的货币,谁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支配社会财富,并进一步按自己的意志支配社会。

  正由于此,在一些人看来,货币的力量是无限的,然而个人能拥有的货币是有限的,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使他们贪婪至极,嗜钱如命。于是,聚敛钱财,窖藏金银,便成为他们生活的最大乐趣和精神寄托。如晋朝的大富豪和峤嗜钱如命,故有“钱癖”的称号;梁朝贵族萧宏“性爱钱”,在豪宅内修有许多钱库。巡视钱库也成为他生活的最大乐趣,对钱的痴迷可谓达到极致。如此这般,从钱的主人沦为了钱的“奴仆”,不亦悲乎!故当时有人作《钱愚论》以讥讽他。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读后感1500字《公主日记》
下一篇: 读后感1500字《呼啸山庄》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