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得到的少一点再少一点,我希望我的生命短一点再短一点。
—黄磊
以前看到这句话时甚感奇怪,人们总是奢望着长生不老,可以拥有无限的东西。黄磊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好象蜗牛缩在壳里,不奢求什么,在雨后爬出来,懒散——安静地等待死亡?
在《假如没有明天》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它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加利·巴福博士写的一本书——安静地听自己的心说出真实的话,面对死亡,明白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并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走出密林深处,把握每一个今天与现在。
死亡。
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们拒绝思考它,面对它。加利·巴福博士说关注死亡“不在于死亡本身,而是对生的了解”。人们总以为自己离死亡很遥远,将一些虚假的“重要”事件变为自己生命的中心。书中一位心理咨询者把自己埋在工作里,赚钱,升职,认为自己战无不胜,但当回忆心脏病突发徘徊在地狱门口的时候,他说“那时侯我最害怕的是再也见不到玛吉和孩子们了,那样的话我所付出的都毫无意义。”其实,妻子与孩子是他生命最重要的部分,当他以工作为借口忽视这份爱,那么他的生命再长也只是在做些无谓的事情,换句话说,他忽视了生存。在《前往依斯特兰的旅行》一书中提到:关注你在世是时间无多,立即行动吧。设想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次搏杀。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