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空间日志 > 热门日志 > 正文

日博官网:地震思考录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04-02
日博官网:

  作为第一批去汶川的人,对于“志愿者”三个字有很多感受。有人对主动去救灾的人颇有微词。其实我部分赞同他们的苛责。在去往重灾区的路上,的确看见过一些志愿者车抛锚了,身体出状况了,搞不好救人不成反被救。但总体来说,在5·12那样大的灾难前,志愿者带去的帮助远比他们造成的麻烦多得多。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谣言,我不知道编这种故事的人是什么样的微妙心态。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定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去救助的,在救助的过程中,定会有不周全。灾难越大,越需要社会共力。
  但志愿者也有不少需要反思的地方,包括我。2008年,我和朋友一腔热血,到了那里,发现其实我们能派上的用场并不大。真正见识过巨大灾难救援现场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渺小。越往后这种羞愧感越重,配得起赞美的是那些乐观的灾民,很多专业救援队,部分敬业却不过度消费灾民的记者,还有我们平时所挖苦和批评的部队及警察。
  网络虽然对救灾帮助巨大,但网络谣言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我们在汶川地震期间,常常看到网上帖子,说某地已经不行了,断粮缺水少药,广场满地伤员,快救救我们。等我们到那发现该镇受灾很小,人们在广场上歇息聊天,甚至旁边餐馆和商店还有不少开业的。很多志愿者都闻讯赶来了,物资堆积如山。最后我们的经验是,往往寂静无声的地方,灾情真的很严重,叫得此起彼伏的地方,也许可以先缓一缓。
  我也建议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时内,名人明星暂时不要前往。这点和我2008年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2008年汶川地震的后期,很多明星去往现场。在那里待了一周多的我那几个朋友对此有所不屑,都言作秀,说为什么你们在最危险的那一两天不来帮忙。到了2009年我就觉得,其实他们的做法是对的。这72个小时,应该留给专业救援队和有经验的志愿者。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由肯德基开启的梦想
下一篇: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