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弟弟来访,在家里住了两日。临走前,他表示想给我女儿留下点零花钱。毕竟自己是当叔叔的,上次来时小女才两岁,他和自己的侄女七八年没有见面了。这次两人就像第一次认识一样,做长辈的给个红包作为见面礼,也属于人之常情。我马上告诉他:“我们之间这一套还是免了吧。大家彼此都不要给对方的孩子钱,否则会把孩子惯坏的。我们在家一直这样教育女儿:要钱自己挣去,天下没有白来的东西。”弟弟点头称是。
有一次听国内一位富人朋友说,他给自己的侄女买了很贵的礼物,竟被对方说“抠门儿”,因为那不是一流的牌子。年轻人受惠于长辈,不仅不心存感激,反而觉得人家欠着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又怎么能有出息?
静心想想,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抱怨后辈。比如,我1979年上大学时,父母一个月给25元的生活费,其实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记得班上农村来的学生,一个月的助学金只有22元,他们还不像我周末能回家改善一下生活,一个月至少节省五六天的伙食费,甚至有些农村学生还把钱省下来寄给父母。但是,我对自己的25元钱还很不高兴,觉得父亲一个人月薪就有170元,对我也太抠门儿了。经过不停地和父母讨价还价,两年后25元终于变成了30元。可见,在没有见过红包的时代,在中国还处于赤贫的时代,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这种向长辈伸手的价值观念中长大的。如今经济发展了,我们这代人几乎是最大的受益者,也产生了许多成功人士,这种价值观念自然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下一代,习惯性地给他们礼物和红包。下一代并不因此知足,其实不过是重复我们当年对自己父母的行为。结果自己觉得已经很大方的礼物,则为90后这“名牌的一代”所不齿,他们弄不明白:如果不是世界一流的牌子,你怎么送得出手?!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