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当我们翻开历史,将视野推广到近代,以1840年作为起点,将未来设为终点,尝试着将历史主体、交通通讯和中国经济三者进行关联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鲜明地体悟到中国近现代化的艰难与伟大。
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
1997年 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
2007年 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
2011年 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2013年 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
2015年 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
2。清政府会选择支持谁的主张?为什么?
中国大地上第一条铁路: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筑的500米长的铁路,不日拆除,理由是慈禧坚决贯彻1757年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
吴淞铁路运营一年中,靠火车往返于上海—吴淞镇的人数达161331人次。火车拆除后,上海人民感叹道:“唉,出门又只能骑骡子,乘轿子了。”至此,吴淞铁路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闻”!
唐胥铁路(1881年)中国最早的标准轨铁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历史地位很高,但是她却因“马拉火车”的“奇闻”成为无知者的笑柄。“马拉火车”的原因是“烟伤禾稼,震动寝陵”。
文档为ppt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附近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