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心情日记 > 心情日志 > 正文

:今日头条:来武汉不去南桥就算白来了!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8-02-01
:

今日头条:武汉有座古桥比长江大桥还值得走,来武汉不去南桥就算白来了!
  
  作者:席米苏
  
  石桥禅
  
  我愿化成一座石桥,
  
  经受五百年的风吹,
  
  五百年的日晒,
  
  五百年的雨打,
  
  只求她从桥上走过!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处,百湖环绕,特殊的地理风貌,使武汉成为全国古桥较多的城市。武汉市古桥以江夏区为最,有42座之多。
  
  江夏古桥大多分布于较小的河道之上,供周边居民步行之用。江夏古桥分砖桥、砖石桥、石桥三类,结构为拱桥与平梁桥两种,分三孔、双孔、单孔三种,大部分为清代修建,其中最早的南桥为元末至正九年(1349年)修建,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桥。
  
  随着岁月流逝,许多老桥渐渐失去功能,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有些古桥虽年深日久、青苔斑斓,却仍在风雨中挺立,与乡景构成一幅静谧的图景。
  
  今天小编就带你探访武汉最老古桥——南桥!
  
  南桥位于江夏区贺站镇大屋饶村的南桥港上,是武汉市现存最早的一座古桥,1989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武汉现存最老的桥,已有660多岁,内拱有“至正九年巳丑春江夏南桥——力鼎”铭文。
  
  这座古桥让人一见倾心!
  
  远远望去,南桥被两边茅草呵护的,近千米笔直笔直的平坦小路,当年也许不是官道,但应该是大屋饶湾乡下的布衣们,赶集市走郡府的必经之道。
  
  放慢脚步,细细感受,逾600年,那小桥流水的地方,当年,是否牲畜在欢唱追逐,劳作的农民是否在耕耘,贾人是否在泛舟赶路。
  
  这是一座桥下穿船游,桥面马车溜的单孔半圆石拱桥,现已成武汉市挂牌的文物了,因交通不方便,也不是雕龙刻凤的官桥,现代过客很少光顾。
  
  缝隙无间的基石,古朴、扎实。岁月蹉跎,河床萎缩,引桥道上茅草丛生,到桥下亲水边岸,瞩目观摩,你会发现影映水中的桥身,在几近静止无浪的溪水锁定下,显得那么的幽静优雅,那是另类的休止符,这道古老的风景线,没有被篡改,是当年设计施工的先人留给我们的,真实、自然、美妙的水彩画。
  
  古人总是巧夺天工,在这南桥桥根两侧,看到古人在桥壁下部预留的四眼平行凹面,那是根据水流大小走势,拦水倒灌农田备用吧;古人很聪明,知道上游水势凶猛时对桥体的冲刷,在桥南迎水护桥墙上预留了多处突出石柱,增加桥身与激流的接触面,减缓激流对桥体的冲击,江夏南桥也算一座很智慧的水利枢纽了。
  
  离引桥西部约百米的地方,忽然发现被商陆、野生月季、小构树、白茅草遮掩的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形状与大南桥一致,尺寸缩小若干倍,这也许是当年的与大拱桥引流灌溉的配套项目。历史的演变,大桥谢幕,小桥废弃,多少年了,它没有翻修,也没有倒塌,桥面盘踞寄生的商陆月季盛开绽放时节,与悠久的大南桥相映,那是多么惬意的一道乡间风景啊。
  
  每个旧时的桥似乎都有一个建造的传说。南桥也是!
  
  南桥人饶艺林说,从前南桥是水陆交汇处,是往来江夏、鄂城、大冶、咸宁的商道。桥上客商络绎不绝,桥下码头停泊无数商船。南桥就热闹起来,有客栈、饭铺、杂货铺、茶馆,还有香火旺盛的寺庙。
  
  南桥前身是一座木桥。那时东山公常在茶馆里与客商聊修桥大事,与一位姓科的客商很谈得来。一来二去成了朋友,东山公付一万两银子的定金托他买修桥石料,约定来年春季送料修桥。
  
  第二年春,东山公没见到科姓商人,几年过去了,石料还是没有消息。且说这姓科的商人驾船过梁子、出樊口、入长江到江西九江一带,以那一万两银子为本做生意,发了一大笔财。
  
  三年后衣锦还乡,入樊口,船至梁子湖中心,灿烂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科姓商人跪在船头呼救:“老天啊,救救我吧!我背信朋友,发了不义财。我会报答朋友的啊!”商人以头撞船昏死过去。醒来时,风浪已息。回到家里,他做了两件事:一,将约定的红石料改为品质更好的绿豆石,不另外收钱;二,秘密为修桥捐资。
  
  南桥人南桥梦:
  
  站在宁静的南桥,无法想象旧时的繁华。
  
  南桥人不能忘怀曾经的车水马龙,饶浩成(网名“成功在望”)设想了一个融合古代耕读情趣和现代西洋生活的庞大农家乐项目,有农家美景、休闲温泉、古湖泗窑址、空中观光农业、高尔夫球场、观花采果、红色旅游,重建寺庙、皇宫、古街,新建大型客货机场、农家迪斯尼……等等。
  
  希望南桥恢复昔日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重新吸引商人、游人来吃喝玩乐。
  
  武汉有座古桥比长江大桥还值得走,来武汉不去南桥就算白来了!游玩指引:
  
  露营,夜色美得让人心醉!
  
  拍写真,也别有一番韵味~~
  
  此文属转载,来源于:网络综合与今日头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江夏笔记,温 暖
下一篇: 转载文章:日本梦是什么?真的好可怕!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