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人们除了登高、赏菊以“辞青”,另一重要活动即敬老。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敬老,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据《汉书》记载,汉文帝曾下诏:“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又说:“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这是说:老人要穿得暖一点,吃得好一点。今年年初,不断派人省视、问候长老,没有布帛酒肉赏赐,又怎能帮助天下子孙孝养其亲?要把这事写好规定。有关部门要下令县、道,八十以上赐米每人每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又赐帛一人二匹,絮三斤。看历史记载,这样的优抚条件,即使在物资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是很难达到的,何况是劳动效率极端底下的两千年前。当然,当时的人口大约两千万多,八十、九十岁的老人数量可能极为稀少。唐太宗也对老人有赏赐,《新唐书》记载:“戊戌,赐孝义之家粟五斛,八十以上二斛,九十以上三斛,百岁加绢二匹,妇人正月以来产子者粟一斛。”从这些历史记载看,对老人进行抚恤是有历史渊源的。
“老了”这两个字有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相较于年轻人,已经岁数大了,或者说进入老年时代了,一种含义是死去了的意思,如某某人老了,即某某人去世的意思。有道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笔者已进入古稀之年,视重阳节为自己的节日,自觉当之无愧。同龄人在一起,免不了谈到生老病死,曾看到一个段子,一个老者嘱咐儿子,在他病危需要抢救时,他拒绝插管、用呼吸机求生,他说让他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死去。说实话这位老者的精神与观点我是赞成的,虽说呼吸机或插管曾救活无数人,但如果已经八、九十岁,且身体极端虚弱,即便救活也得承受极大痛苦,这样的抢救有必要吗?!我也经常与儿子、儿媳说起类似的话题,人一生不在乎你活多大岁数,关键得活的有质量,如果卧床不起,不能自理,严重拖累孩子们的工作与生活,与其苟且活着,何如有尊严归去!《说文解字》记:“命者天之令也。”我们能活多久是有天数的,生老病死都得遵循生物法则。《论语》里有这样一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就是说生死和富贵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做些微改变。从字面看,这样的话按现在观点是唯心论、是封建迷信。随着现代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研究,发现以前很多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实际上是有科学道理的,这就是万物都有他的自然规律,不可强求。与其如此我们何不有尊严的活着,过好每一个“重阳节”,在我们即将老去时,请让我们有尊严的回归自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