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初一下册 > 同步练习 > 正文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山中避雨》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0-28
:

《山中避雨》

【疑难解析】

1.通读全文,本文叙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试理清全文的脉络,看看文章是怎样推动情节的?

第一段写作者山中避雨。

第二段引出作者和两个女孩因遇雨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心境。

第三段写作者向茶博士借琴安慰两个女孩。

第四段写作者拉琴,大家齐声歌唱,尝到有生以来从未尝过的“音乐的趣味”。

第五段写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2.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主线,品读全文,说说本文通过音乐引起了人们情绪上的哪些变化?

甲生:作者最初因游山遇雨而觉得扫兴,感受到“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后来和大家齐声歌唱,品尝到音乐的趣味;最后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

乙生:两个女孩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继而因作者借琴而转忧为喜,最后随琴声歌唱而无比兴奋。

3.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试从文中将对比的地方找出来,说说它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思路:对比手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抑此而扬彼,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本文中的对比及作用主要表现为:

作者把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突出音乐可以使人和谐相处。

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

将胡琴和其他乐器比较,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使“乐以教和”这一古语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重点品析】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温暖”和“闹”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温暖”既是写环境的温暖,其实也是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闹”字则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山中避雨》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