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初一上册 > 单元测验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复习题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5-26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
阅读《空城计》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麝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②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③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④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加点词语:
弃城而走:             言讫:     
2、所引部分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层意。
第一层(①—②)                              。
第二层(③—④)                                        。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把他们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的文意,分析诸葛亮三次“笑”的不同的内涵。
答:                                                                           。
4、面对一座空城,司马懿先是不信,继而大疑,在其次子司马昭指出:“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时,司马懿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刻划人物性格,试概括出一处,并体会其作用。
答:                                   。
6、文中写到众官司的“尽皆失色”、“无不骇然”、“惊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来说说看。
答:                                   。
7、有官兵说,大敌当前,孔明当“弃城而走”,请你用孔明的话回答不如此的原因。
答:                                   。
8、用司马懿语言中的一个词评价一下孔明。
答:                    。
9、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司马懿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看出两人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

10、假设魏王曹操突下一道急令,带兵的是司马昭,你认为战争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答:                                     。
11、人们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读了选文之后,你认为诸葛亮除了智慧过人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答:                                   。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复习题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