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课清检测
学号: 姓名:
1、 给加点字注音
食(
)马者
祗(
)
骈死(
)
槽枥( )
尽粟一石( ) 才美不外见(
) 真无马邪(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奴隶人之手(
) 骈死(
) 不以千里称也(
)
一食(
)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 且(
)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
执策而临(
)之 其真无马邪(
)
3、 解释下列多义词
或:或(
)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
)尽粟一石
食: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
)不饱
虽:故虽(
)有名马; 虽(
)有千里之能
其:其(
)真不知马也 其(
)真无马邪;
以:不以(
)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
)其道
策:策(
)之不以其道; 执策(
)而临之
之:马之(
)千里者; 食之(
)不能尽其材
4、 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河南河阳人,
代
家,是“
”之首,著有《
》,写出两个以上有关“马”的成语或典故:
、
。
5、 译句
(1)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
不以千里称也。
(3)
才美不外见。
(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 课文默写
世有伯乐,
马之千里者,
策之
7、 课文理解
(1)“说”是古代的一种 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很讲究文采。本文通篇用的是
的写法。
(2)《马说》一文的中心句是:
。
(3)本文以“千里马”比喻
,以“伯乐”比喻
,以“食马者(奴隶人)”比喻
。
(4)本文的主旨是借千里马被埋没揭露
的现象,也表达作者
的愤懑。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原句回答)
。根本原因是(原句回答)
。
(6)作者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写作方法是
。
参考答案:7、(1)议论、托物寓意;(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有才能的人;圣明的君王;不认识人才或埋没人才的行为。(4)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怀才不遇(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比喻论证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