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初二下册 > 正文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自查试卷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2-27
:

一、基础整合(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ěi) 不逊(xùn)   瞥见(piē)  畸形(qí)

B、质问(zhì) 广漠(mò)    野蛮(mán)  绰号(chuò)

C、胡髭(cǐ)  尴(ɡān)尬(ɡ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D、侏(zhū)儒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深恶痛决    翻来复去       暗然失色      冥思假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4、想必同学们在快乐而充实的寒假里一定学到了许多东西,那么老师推荐给大家的几本书你读过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为什么?(2分)

二、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5分)

5、古往今来,世人表达对自已的母亲,对祖国母亲的爱的诗句有不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来。(1分)

6、母亲节快要到了,或许你要送个礼物给妈妈,或许你想对母亲说几句祝福的话,那么你会对母亲说些或写些什么感激或祝福的话呢,请简单写下来。(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保持连贯。(2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爱意绵绵。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古诗文默写。(4分)

8、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9、

,松柏有本性!

10、海内存知己,

11、念天地之悠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7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造饮辄尽:

(2)晏如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2分)

15、“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汉语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2分)

16、从这篇文章里,你联想到哪些相关的成语?请写出两个来。(2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文段,回答17—20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7、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1)的主要内容。(3分)

18、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发型装盼,作者用了句话“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4分)

19、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4分)

20、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21-24题。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2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22、文中划线处“无法预料的情形”指的是什么?(3分)

23、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分)

24、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作文 (40分)

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

①将作文题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答案:

一、

1、B

2、决改绝,复改覆,暗改黯,假改遐

3、D,4、略

二、

5、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略,7、例:“夹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伴在灯光下,照着它,明亮亮”

三、

8、望峰息心,窥谷忘反,9、岂不罹凝寒,10、天涯若比邻,11、独怆然而涕下

12、(1)往、到

(2)安然自若的样子13、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14、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旷达率直、安贫乐道的精神。

15、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16、例:不求甚解、废寝忘食、安贫乐道……

四、

(一)

17、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18、“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表达对他们的讽刺,也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

19、某些日本人 例略

20、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启示略。

(二)

21、“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2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23、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24、“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五、作文略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自查试卷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八年级(下)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