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正文

:我的如皋何时有味?——汪涵《有味》读后感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6-04-05
:

  很羡慕汪涵有靖港这个地方可以安放灵魂。让他可以开门即是闹市,关门即是深山。我环顾自己的如皋,仿佛没有那种美感的节奏,这里只有学生和教书匠每天会在同一个时间起床,叫醒并不愿那么早就开始啼叫的鸟儿们。

  我遇不到有木匠会在同一个时间摆开自己的工具,打开他的窗户;闻不到安静的豆腐作坊里,开磨的豆香蔓延哪一条水泥新街;也很少看见一大团墨由浓而淡,无边地蔓延,丝丝缕缕流淌于水中;更听不到在安静的雨天会有油纸伞吧嗒吧嗒任水滴轻弹。

  如皋越来越像一座空城,这里除了喧腾的超市和堵车的窄路,便是挂着琴棋书画招牌的培训门店,除了价格不菲的蟹包早餐店香气扑鼻,便是打过鸡血的学校门房外步履匆匆。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没有百年以上的老屋,没有青苔满布的老街,没有粗糙遒劲的老树。甚至没有名至而归的学子。

  如皋的家长常常拿来津津乐道的,是这座小城的教育。因为如皋连一所三流生源的中学都可以考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本科率。如果学校是一座工厂,不得不说这年复一年的高效益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皋学子以学成离家,扎根异地为荣,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安静的手艺人,主动留在家乡,为古老的如皋小城积淀一份醇静和韵味。

  而一座小城的韵味和底色是一条修缮过的东大街装不出来的,也不能依靠坚硬的权柄冷不丁脑门儿一热的策划和干预。如皋不会因为曾经有过李渔、冒辟疆这样的文人就会永远气自华,如皋也不会因为拥有美好的传说,便拥有美好的以后。

  数十年,一批又一批最优秀的人儿从如皋离开,除了逢年过节和叶落归根,再也不回来。小城的血脉一点点在稀释,小城的灵魂何去?小城的光阴何往?

  至今,路边的新枝上,刚安好家的鸟儿,也不得不早起。沸沸扬扬的晨读,除了叫醒了鸟儿,也读落了月,读醒了太阳。

  羡慕虞逸夫教给汪涵的那句话中的境界:“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为什么羡慕?因为我的如皋静不下来。有人说,一个人的成熟,在于不会轻易去羡慕。可是一座城却因为羡慕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一座空城,空城里的我,如何去成熟?

  这本靖港的《有味》,读来全是羡慕。最可惜,它没有让我的心灵静谧下来,或许只有如皋的《有味》可以安放我的灵魂。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