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高一上册 > 期末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5-14
: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I卷(58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项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戕(qiāng)害  埋怨(mái)     庠(xáng)序之教    豁(huò)然开朗
  B.砧(zhēn)板     敷衍(fū yǎn)   死有余辜(gū)      国子监(jiàn)
  C.愤懑(mǎn)     邂逅(xìèhuò)   杀一儆(jìng)百     蜿蜒(wān yán)绵亘
  D.亵渎(xìè dú)   浅尝辄(zhé)止  安之若素(sù)      锲(qì)而不舍
2.选出下列各项全对的一项                                         (  )
  A.蜕变  祈祷   不暇顾及    安份守己 
  B.端倪   喝彩   神秘莫测    言简意赅
  C.诅咒   赎罪   义愤填膺    异曲同功
  D.惦记   磐石   绰有余裕    穿流不息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的规律。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             B. 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编造 径直             D. 要害 臆造 径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周鸿宇明白,商场如战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由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不名一文的穷光蛋,所以作决策时慎之又慎。
   B.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C.仿古建筑虽然也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不伦不类,令人贻笑大方,不宜提倡。
   D.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 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的论证。
   B.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作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我们这学期所学过的课文作者有四位荣获过诺贝尔奖,获文学奖的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获和平奖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
B.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后汉书》,范晔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C.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分别是俄国、美国、匈牙利著名诗人。其中普希金的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他被兴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D.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则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论语》的语录体,到《 孟子》《庄子 》 的对话体, 再到《 荀子》的专题议论文。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  陆登庭
9.对第二段中“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培养更具创造性,更善于思考,更有理想和洞察力的更完美的人。
B.培养大批能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人。
C.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
D.能适应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兼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



A.大学的研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B.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C.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D.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
11.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 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是
                                                               (  )
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
B.一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于对自然界基本知
识的探索。
C.有些发明创造在研究的初期虽未显示出实用性,但却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巨大作用。
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B.要求大学的经济效益应该日益增长,这种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教育。
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D.全球科学工作者真诚合作,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3―17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
13.下列各句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莫春者,春服既成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以五十步笑百步        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15.下面各句加点字都有活用现象,选出对活用方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邑人奇之②又郊败之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④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⑥浴乎沂,风乎舞雩⑦粪土当年万户侯⑧是使养生丧死无憾也
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①③⑥⑦/②⑩/④⑧/⑤⑨        B.①⑦/②③/⑥⑩/④⑤/⑧⑨
C.①⑤⑦/②/③⑥⑩/④/⑧/⑨        D.①⑦/②⑥/③⑩/④⑤/⑧⑨     
16.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国之孺子之游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C.赵王之子孙侯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含义与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1 题。(每小题3分)
王长年,闽人。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薄会城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还,将抵国,不吾备,诚能醉贼,夺其刀,因捩(liè,掉转)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皆曰:“善!”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别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zè,大喊)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18.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倭薄会城大掠。        薄:逼近
   B.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阳:假装
   C.诸妇更为媚歌唱。       更:再、又
   D.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   论:判定
19.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
  A.时时阳为好语媚贼——诸妇更为媚歌唱  
  B.长年故善舟——镇将,故州人
  C.长年为贼得,挟入舟——挟金帛,并诸男女登岸
  D.诚能醉贼——饮大醉  
2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长年智勇的一组是                (  )
  ①时时阳为好语媚贼         ②因捩舵饱帆归        
  ③令诸妇女劝贼酒          ④长年故善舟              
  ⑤因私剜其舌,别藏之        ⑥乃作乡语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⑥                                     
2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长年被执后时以好语媚贼,先取得其头目信任,后又潜入舟中,全都解掉被抓男女的绳子。
  B.王长年从容定计,以酒色麻痹倭寇,解除其武装,而后把他们全部杀死,终于断缆发舟而归。
  C.王长年举帆归来时,曾将敌首舌头剜下,以防官军夺功;后事实果真如此,这从另一方面揭露了官军的腐败。
  D.文章反映当时倭寇窜掳我沿海的社会现实;而官军之腐败,正是倭寇敢于不断入境窜扰的重要原因。

第Ⅱ卷(共92分)

四、(15分)
22.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2 分)    
  译文:                                                                  
  (2)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2 分)    
   译文:                          
23.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是何含义?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①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呐喊》自序 (节选)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25.“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中的“他的意思”是:               。(1分)
26.说出下列比喻的含义(3分)
“铁屋子”比喻                                
“熟睡的人们”比喻                              
“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27.“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1分)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分条请加序号)(4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9.(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  ______。(1分)
  (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1分)
  (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1分)
30.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感到寂寞。
    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读解,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六、作文(60分)
3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语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和下流调戏,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
当你感到,SARS病毒曾给我们这个国家罩上的恐慌和萧条时,你又会想到什么?
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想到什么?
反思,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及荣誉;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反思,该反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请就“反思”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编故事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