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十六章原子和原子核
高考导航
本单元以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了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本单元首先介绍了原子物理的初步知识。重点是玻尔的原子模型,原子核的组成和原子核的释放,难点是玻尔理论和核能释放的机理。
在复习时要采取系统理解、重点记忆的方法,重点掌握核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核能释放的知识。本章内容是学习现代物理的基础,与力学、电磁学知识综合出题,今后高考仍是必考内容。
考点精析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汤姆生的阴极射线实验:使人们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这表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
分,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由卢瑟福总结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角度超过90°,极少数甚至被弹回.这表明:粒子在金原子中的某处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粒子(实际上就是金原子的原子核)的作用,于是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旋转.
二、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对大量原子统计的结果,对少数原子不适用.它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
三、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使人们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使人们利用放射性和利用核能成为可能.
四、天然放射现象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人工转变是用人工方法,即用一种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两种转变的核反应方程的形式也不同:天然放射现象的核反应方程的左边只有衰变前的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方程的左边既有轰击的粒子,又有被轰击而待转变的原子核.所以,只要分析核反应方程的左边就能分清是哪一种转变.衰变和人工转变都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这两个规律.但电荷数守恒决不是说质子数守恒.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