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Lieserl当然不可能在1980年代给希伯来大学捐信,这封所谓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是假的。事实上,现在网络上不乏伪造的名人文章,比如所谓“杨振宁谈佛教”也是伪造的。
但是这个伪造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的引子借用并歪曲了一点事实。那就是,1980年代,爱因斯坦的女儿确实向希伯来大学捐赠了1400封爱因斯坦信件,并要求在她本人去世20年之内不可以公开[5,6,7]。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是作为犹太裔的爱因斯坦帮助创立的,它一直保存着爱因斯坦的档案。
但这位女儿显然不是Lieserl,而是爱因斯坦的继女、艾尔莎的二女儿玛戈特 (Margot Einstein)。1919年,艾尔莎在与爱因斯坦结婚时处于离异状态,已经有两个女儿伊尔莎(Ilse)和玛戈特,当时她们和爱因斯坦都居住在柏林。
玛戈特1986年7月8日去世,所以希伯来大学于2006年7月10日(星期一)公开了这些信件。这些信件写于1912到1955年,有3500页之多,是爱因斯坦与艾尔莎母女的通信。在他的第二次婚姻期间,爱因斯坦只要出门在外,几乎每天都要给艾尔莎写信。
这批公开的信件中,一封爱因斯坦写给妻子艾尔莎的明信片。
这些信件向人们揭示了爱因斯坦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比如,信中透露出爱因斯坦在与艾尔莎的婚姻期间,与六到七位女性有过亲密交往。
有些信件所透露的信息显示他与前妻米列娃和两个儿子的关系比人们之前所知的要好些,其中还有爱因斯坦对米列娃经济支持的信息。按照离婚协议,他应该把诺贝尔奖金存入瑞士银行,利息归米列娃和儿子,使用本金需要他同意。后来,爱因斯坦的秘书说诺贝尔奖金全部给了米列娃 [3],据称被米列娃用来在苏黎世买了3套房子[8]。新公开的信件透露爱因斯坦曾接受别人建议把一部分钱放在美国投资,结果在大萧条中损失惨重,一时被米列娃指责,但是他后来对她的经济支持超过了诺贝尔奖的金额。依萨克森(W. Isaacson)仔细研究了这些信件,弄清了爱因斯坦对米列娃母子经济支持的复杂情况,确实涉及3套房子的买卖。概括而言,爱因斯坦对他们在经济上一直是很负责任的 [9]。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