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模拟测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注意事项:第一卷共5页,考生用2B铅笔答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 )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 )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 )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 )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 )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 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7.
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 )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8. 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
)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条件正确叙述的是: ( )
A.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棉花取决于土壤条件
B.大庆油田附近的农副食品生产取决于市场条件
C.太湖流域的淡水渔业取决于气候条件
D.新疆的瓜果、长绒棉取决于灌溉条件
20. 拉丁美洲地区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沙漠化太快 B.
城市化速度太快
C.工矿业发展过快 D.
人口增长过快
21. 有关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 )
A.阿根廷和巴西等新垦区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B.东亚和东南亚稻米产区劳动生产率较高
C.热带地区一些国家经济作物进口率较高
D.北极地区渔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22.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工业地带是: ( )
A. 西欧和美国 B.
日本和美国
C. 英国和美国 D.
澳大利亚和巴西
23. 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明显的是: ( )
A. 航天工业 B.
食品工业
C. 水能发电 D.
石油化工
24. 关于我国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B.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水源供应充足
C. 沿海工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D.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以钢铁工业为最重要
25.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26.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差异 B.
国家政策
C.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 D.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27. 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 ( )
A.工业废气造成 B.
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 D.
城市垃圾造成
28. 建国初期,我国各类城市增长最快的是: (
)
A.大中城市 B.
中小城市
C.大中小城市 D.
大城市和小城市
29. 以下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 )
A.太阳耀斑增多 B.
两极极光减少
C.地球可能因CO3增多而日趋变暖
D. 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
30. 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搞好国土整治 B.
预防自然灾害
C.控制人口增长 D.
参加国际协作
二、双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31. 地球的“左邻右舍”是: ( )
A.木星 B.
金星
C.海王星 D.
火星
32. 右图中的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7月7日各地方时正午的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 ( )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可能在南半球
B. 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C.乙地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 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33.当地球运行经过远日点以后几天内: ( )
A.我国长江流域开始出现梅雨天气
B. 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C.巴西圣保罗处在少雨季节 D.
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日趋降低
34. 有关矿物、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石英、云母、长石是最常见造岩矿物之一
B.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
C.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矿物
D.玄武岩、花岗岩都是侵入岩
35. 由于河流补给不同,河流的汛期不同: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B.流域内有季节积雪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很不稳定
36. 世界上石油和水能两种常规能源都较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是: ( )
A.巴西 B.
中东 C.
俄罗斯 D.
北美
37. 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生态平衡是绝对静态平衡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8. 我国改造中地产田取得良好效果的地区是: ( )
A.黄淮海平原 B.
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39. 工业布局方式、工业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三者结合正确的是:(
)
A.“临空型”——鲁尔区——接近原料基地
B.“煤铁复合体型”——英格兰中部地区——接近原料、能源基地
C.“临海型”——日本福山——超级油轮和巨型运输船舶
D.“临空型”——中国大庆——接近原料基地
40. 依据农业地域性特点,我国应在: ( )
A.黑龙江省种植甜菜 B.
冀中南种植棉花
C.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D.
江南山区发展水稻生产
41. 关于人工制取沼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成分是甲烷 B.
投资大,技术要求低
C.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D.
不利于保护植被
42. 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B.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C.我国人口如不严加控制,将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可能会下降
43. 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44. 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相统一的人类活动有: ( )
A.在秦岭北坡营造梯田 B.
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洞庭湖畔围湖造田 D.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45. 平均每公顷草场养羊的头数,新西兰高于蒙古18倍多,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同 B.
人口多少不同
C.市场需求量不同 D.
气候不同使草场产草量及牧草质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