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高一地理 > 其他 > 正文

:2020铜川市一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7-08
:铜川市一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目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  )
 A.寒潮、干旱、暴雨      B.厄尔尼诺、酸雨、全球变暖。
 C.台风、暴雨、千热风     D.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2.产生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右图为某地夜长年变化简图,据图判断该地处在(  )
 A.南回归线上     B.南极圈上
 C.赤道上       D.北极点上
4.下列天气系统中,最有可能造成暴雨洪涝灾害的是(  )
 A.冷锋        B.热带气旋 
 C.暖锋       D.反气旋
5.海南岛的水稻能一年三熟的最重要条件是 (  )
 A.土壤肥沃      B.夏季光照充足
 C.全年气候湿热    D.地势平坦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的原因(  )
 A.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海陆分布不均的影响     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7.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季风,其成因主要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C.气压带、风带季节位移    D.气旋、反气旋交替控制
8.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处
9.下列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的是(  )
 A.气候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10.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类似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
A.太阳的引力能     B.月球的引力能
C.太阳的辐射能     D.地球的重力能
12.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风蚀严重;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   )
A.花岗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玄武岩
14.海水对大气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结果是(  )
A.冬暖夏凉,温差减小      B.冬暖夏凉,温差增大
C.冬冷夏热,温差增大      D.冬冷夏热,温差减小
15.沿海核电站会污染近岸水域,因它向海洋排放(  )
A.废气     B.粉尘     C.热水    D.核废料
16.日本多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岛国         B.位于亚洲东部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位于板块碰撞带上
17.下列气候类型区中,最适合水稻栽培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区    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8.下列大陆中,陆地环境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A.非洲大陆     B.亚欧大陆    C.南美大陆    D.北美大陆
19.目前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点是(   )
A.动态水资源   B.静态水资源   C.海洋水   D.冰川水
20.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具有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干燥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终年降水均匀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21.从农历初七到二十二,月相变化状况是(   )
A.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      B.月面大→小→大
C.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      D.月面小→大→小
22.分析某河流的河水和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季节该河河水补给潜水            
B.此季节该河处于枯水期
C.此时该河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
D.此图的状况也常常发生在黄河流域的下游
23.以下特征,属土壤本质属性的是(   )
A.能够生长植物   B.具有肥力   C.透水、透气性好   D.含有矿物质
24.有关城市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空从郊区流向城市      B.在高空从城市流向郊区
C.近地面从城市流向郊区      D.近地面从郊区流向城市
25.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主要是(   )
A.阳光集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   B.鱼群的天敌少
C.临海国家对海洋水产品需求量大   D.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6.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背斜谷地利于地下水储存
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的建设
D.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地质灾害
27.右图为南美洲西海岸某海域的洋流模式图,关于图中①、②、③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补偿流,造成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B.②为风海流,由东南信风吹拂形成
C.②为上升流,促使该海域形成大渔场
D.③为寒流,形成沿岸干热的气候环境
28.下列在生产领域对海洋空间进行利用的是(  )
 A.澳门国际机场        B.江厦潮汐发电站
 C.舟山群岛的贝类养殖     D.大连的海滨浴场
29.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     B.地震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C.地质灾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目前人类在地质灾害勉强束手无策
30.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综合题(共6小题,40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红图中绘出晨(昏)线,并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B点的季节是______季。
(4)用斜线绘出极夜的范围。
(5)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___面,
32.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气候类型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①②两地的气候表现在成因上都是_______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____________。
(3)图中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_________因素的制约。
(4)③地区多地震、多火山,是由于地处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
(5)④海区渔场名称__________,该海区附近有___________暖流和_______寒流交汇。
33.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问题:(8分)
(1)将“孔隙”、“土壤固体”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2)填出土壤四种组成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3)选择图中字母填在下面空格中: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通常将______的含量看作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34.读洋流模式图,回答:(7分)
(1)如果此区域为北太平洋,请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如果此区域为北大西洋,A与B洋流交汇,形成了_____________渔场。
(3)由于D洋流的影响,沿岸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说明此类洋流对气候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5.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8分)
(1)从地质构造看,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
(2)图示的水循环为_________循环,
(3)在其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岩。图中B处容易形成________地质灾害,这种地质灾害又可能促使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图示中ab两个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铜川市一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B
C
D
C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A
C
D
B
B
A
C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D
BC
AB
BD
AD
AD
CD
AD
AB
AD
三、综合题(共6小题,40分)
31.(分)(1)画图略 昏线 (2)23°26′s (3)12 冬 (4)画图略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5)黄道面
32.(11分)(1)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 (3)热量(太阳辐射) (4)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5)北海道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33.(8分)(1)略(左:空隙;右:土壤固体) (2)A水 B有机质 C矿物质 D空气(AD可互换)
34.(分)(1)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2)北海道 (3)增温 增湿
35.(8分)(1)向斜 断层 (2)海陆间 沉积 (3)地震 滑坡 泥石流 (4)a
2020铜川市一中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