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高二地理 > 其他 > 正文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界线汇总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1-20
:

中国地理界线汇总

学习步骤:在地图上熟悉、落实----在空白图上绘制界线---比较---记忆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 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 地形区界线

(1)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  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 河流界线

(1)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鄂尔多斯高原东缘—祁连山—青藏高原东缘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9、 行政区界线

(1) 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 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 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  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  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  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  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界线汇总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整理
下一篇: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综合练习题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