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生物地理 > 高二地理 > 期中试题 > 正文

: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浙东北三校联考期中试卷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7-09
:高二地理上学期浙东北三校联考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
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3~5题。
3.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4.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5.下列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Ⅳ期的是
A.巴布亚新几内亚          B.韩国  
C.尼日利亚             D.尼加拉瓜
某小镇总人口2万人,育龄妇女为4千人,平均每年出生人口400人,净增长每年为220人。根据材料完成6~8题。
6.该镇年平均人口生育率为                  
A.2%    B.10%      C.1.1%   D.5.5%
7.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出生率为                 
A.2%    B.10% C.1.1%   D.5.5%
8.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                
A.2%      B.10%    C.1.1%   D.5.5%  


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9~12题。
9.图中经济发展阶段②最有可能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原始农业时期
C.工业化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10.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11.若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后的人口迁移,图中②阶段最有可能是
A.1954年~1960年   
B.1961年~1976年
C.1984年~1988年         
D.1988年~2001年
12.若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后的人口迁移,图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是
A.从农村到农村            B.从农村到城市  
C.从城市到农村            D.从城市到城市
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此回答13~14题。
13.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A.一些地区缺硒引起的克山病
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
C.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吸烟会危害他人和自身的健康
14.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①容易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  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③一方面要求使用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出更多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④在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读右某城市的用地结构图,回答15~16题。
15.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北京     B.伦敦
C.纽约     D.筑波
16.关于用地结构正确的叙述
A.不合理的是住宅区比重太小,住宅困难
B.结构中漏掉工业区,没有发展动力
C.公共用地中绿化地占的比重比较大
D.相关企业用地将大大增加
右图为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
17.在P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高科技区
18.上题中的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    B.地租较高   C.人口密集  D.科技发达
19.影响城市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地租高低    B.建筑水平    C.环境质量   D.发展历史
南京夫子庙地区有两千年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的重建夫子庙地区,融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满足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回答20~21题。
20.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城建历史说明了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21.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
A.老城保护原貌,不许更动,另建新城
B.城市建设要全盘继承历史遗产和风格,保持历史风貌
C.城市建设应另辟蹊径,不受历史古城的影响,需要创新
D.城市改造,要充分考虑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的特色
读图,据此回答22~24题。
22.如果该城市工业区位合理,下列三类工业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地是


A.▲>△>□   B.△>▲>□
C.□>▲>△ D.△>□>▲
23.该地区工业由城市近郊迁移到乡村,最可能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矿产资源
C.环境污染   D.劳动力价格
24.该工业迁移,将有利于                     
①大气环境   ②改善交通拥挤状况   ③乡村城市化   ④缩小城乡经济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据此回答25~27题。
25.唐诗和寒山寺分别属于
A.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    B.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D.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
26.“姑苏城外寒山寺”表明了文化景观的哪些特性 
A.功能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可移动性
27.寒山寺历来是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现在也是历来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反映了文化
景观的哪些特性
A.功能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功能性和时代性 
文化景观具有各自特性,据此回答28—30题。
28.有关文化景观空间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同的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可能相差很大,同类文化景观,他们大小、形态差异不大②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③文化景观可以反映它们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  ④文化景观之所以都占据一定空间是因为文化景观都附着—定的自然物质之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我国的古长城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而现在它的主要功能是旅游观赏”这句话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可变异性 B.不稳定性 C.时代性  D.时间性
30.城市雕塑的功能表现为    
A.城市雕塑的大小相差很悬殊 B.城市雕塑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C.城市雕塑具有美学享受功能   D.城市雕塑具有宗教的功能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31~33题。





3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3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33.近年来可能有大量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读“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回答34~36问题。


34.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35.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环境质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36.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然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据此回答37~40题。
37.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A——高级住宅区
B.B——批发与轻工业区 
C.C——中心商务区 
D.D——低级住宅区
38.功能区沿什么向外发展      
A.山坡 B.交通干线  
C.风向 D.南北方向
39.E功能区的优势条件是    
A.靠近商务中心区  B.远离工业区
C.地势低平 D.周围是风景区
40.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A.昔日土地的利用形式  B.政府的计划 
C.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D.知名度的高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41.读下图,回答:(10分)














(1)图1、图2、图3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或       。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①地形      ;②土壤       ;③交通      。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42.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商都县20世纪50年代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读图4、图5,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图4分析人口、耕地、荒漠化土地增长的关系,试用恰当的语言解释其内在原因。(4分)
(2)综合图5分析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该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是如何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3分)
(3)在不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3分)
43.读右面“六边形服务网格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 判断下列城市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
杭州   ,温州   ,萧山   ,金华    。
(2)判断下列商业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
水果摊、书报亭     ,宾馆、电信局     ,珠宝行、疗养院     。
(3)从图中可分析得知,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
(4)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间的平均距离,可见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镇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是:                                 。
(5)城市不仅仅是区域中的服务中心,而且还是区域的   中心和     中心。


44.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示意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   ,
理由是                    。
  (2)若从A、B、C、D、E五处中选建自来水厂、
钢铁厂,则自来水厂最适合建在    处,理由是 
               ;钢铁厂最适合建在
     处,理由是               。
  (3)从图中可看出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   类型,
这种布局形式的优点是
①                      ,
②                       ,
③                      。
45.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       ,利用        加以创造出来的。


(2)该图反映的文化事物属于    
文化景观,反映了该地区的    与    
       水平。
(3)从文化形态看,石窟艺术应属于 
      的范畴,受自然环境影响较   。
(4)除此之外,山西省的    石窟,甘肃省的       都是我国驰誉世界的石窟艺术宝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B
B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B
D
C
C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D
D
B
D
B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D
A
C
B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50分。)
41.(10分)(1)河流  地形  气候    (2)温带  亚热带
(3)平坦  肥沃  便利    (4)死亡率或人口迁移  城市
42.(10分)(1)人口增长引起人类粮食需求的增长(1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产粮食(1分)。因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1分),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沙化、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1分)。
(2)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畜产品需求,增加经济收入,该区农牧民以开垦草原为耕地增产粮食(或过度农垦,1分),以增加牲畜头数来增加畜产品和经济收入(或过度放牧,1分),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乱挖发菜、中药等以高价倒卖(或过度樵采,1分),人为导致草原生态失调,沙化、退化最终导致荒漠化。
(3)加强对草原生态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退耕还草,适度放牧,禁止乱挖中药材等(1分);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畜种(1分);发展畜产品加工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牧民收入(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3.(11分)(1)B C A  C    (2)A  C  B  
(3)城市等级越高,城市的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城市的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4)级别高,距离远;级别低,距离近   (5)管理   经济增长
44.(10分)(1)合理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对城区不会产生污染或很少
(2) C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洁净   D  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不会产生污染或很少;接近铁矿和铁路,原料丰富,交通便利。
(3)集中紧凑   ①可设置较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居民生活,②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③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45.(9分)(1)满足某种需要  自然物质   (2)精神  宗教信仰   造像艺术
(3)精神文化  小    (4)云冈  敦煌莫高窟



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浙东北三校联考期中试卷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rar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上一篇: 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 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中段测试题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